第三九九章 李治的疑问(2 / 2)

唐朝败家子 尹三问 0 字 2022-01-18

这是一句夸奖,但谢逸却扑通一下跪倒在地,沉声道:陛下。臣私自矫诏调动兵马,触犯国法,请陛下治罪

不管这件事的初衷是什么,假传圣旨,私自调动兵马是不争的事实,这自古以来都是帝王大忌。这种事不管皇帝找不找你的麻烦,首先就得请罪,这个请罪的态度是要有的。

父皇,矫诏是儿臣的主意。和谢学士无关。不曾想晋阳公主李明达抢先一步,将事情揽到了自己身上。

仔细想想当初的情景,好像确实是李明达所提议,也是他亲笔伪造了诏书。但是晋阳公主毕竟是个未成年的小女孩。她的行为怎么能作数呢若不是谢逸做主,作为主导,这件事怎么可能成行

所以说到底,谢逸才是主谋。他自然不能推卸,也不能默许晋阳公主帮自己开脱,所以他依旧跪伏道:陛下。公主殿下年幼,是受臣的指使

好了,你走坐了些什么朕心里有数,晚点再说吧李世民似乎没有心情再听下去,转身便扬长而去。

留下谢逸傻傻地跪在地上,心中依旧有些许忐忑,李世民此举到底是什么意思

自己这般做目的是为了救驾,这一点他肯定是知道的,看在忠心耿耿的份上,应该不会把自己怎么样尤其是过分怎么样。恩将仇报这种事他应该不好意思做吧,只是矫诏调兵这种事确确实实是皇帝的忌讳,他不可能不介意。

不过目前可能不会公开处置自己,因为李世民不会公开承认自己疏忽大意,没有察觉到李承乾有谋反之心,否则将有损他皇帝英明神武的形象。

不出意外,李二陛下会对外宣称今日前来东宫是早有安排,无论是谢逸传旨,还是程知节调动,都是自己提前的布置。这样才能显露出皇帝陛下超然的洞察力与控制力,才能显得英明神武,让人畏惧。

所以在公开对外的说辞中,谢逸是不存在矫诏行为,反而算是护驾有功。但是相比于表面上的奖惩,简在帝心才是最为重要的,反之要是皇帝陛下心中对你有所猜忌,这会是好事吗

吃力不讨好,这事想想都伤脑筋啊

逍遥哥哥,父皇已经走了,你起来吧听到晋阳公主李明达的提醒,谢逸这才站起身来。

谢公主殿下谢逸道:今日之事辛苦公主了,让殿下身陷险境真是对不住。

逍遥哥哥言重了,若非你安排得当,怎么能救得了父皇要是再出其他乱子,还不得何况逍遥哥哥你来的很及时,我和父皇都平安无事。

嗯,公主殿下今日受惊了,早些回宫去休息吧小公主虽然没有受伤,但是亲眼目睹了父兄相残之后,心灵上多少受到了一些震撼和伤害,这会心情多少有些难过。

好的,逍遥哥哥你呢回家去休息吗

谢逸摇头道:我去晋王府,看看晋王殿下

谢逸来到晋王府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东宫太子李承乾谋反的消息已经传遍了长安城。

晋王李治也听说了这个消息,此时此刻仍旧处在深深的震惊之中,尤其是晋王府也遭遇了一场袭杀,让他受惊不小。

当谢逸到来的时候,晋王妃王妍正端来一碗羹汤,柔声宽慰李治,事实上她本人先前也吓得够呛。

谁能想到芙蓉园的水里们突然爬上来些许刺客,自家王府的花园里竟然变得如此不安全,刺客们直接举着到朝着自己夫妇冲过来,尤其是想要置丈夫于死地。

当时的情况,王妍记得很清楚,那是长这么大从未有过的惊恐,不过好在明晃晃地尖刀刺过来的时候,侍卫及时赶到了。

狄仁杰作为晋王的伴读,如今也成为了晋王府的侍卫首领,这是谢逸几个月前回到长安的提议。一直以来,狄仁杰也做的不错,尤其是最近几天,声称齐王李佑在华阴遭到袭杀十分危险,为了安全起见应该加强晋王府的护卫。

当时王妍还不以为然,认为狄仁杰是多心了,但是本着后妃不干政的原则,她什么都没说。李治则向来管理宽松,便任由狄仁杰照办,也算是一个锻炼。

现在想来,狄仁杰的这个举动意义何其重大,若非他们及时赶到,今日的后果实在不堪设想。直到此刻,王妍心中都是满是后怕和庆幸。

除了对狄仁杰的感谢之外,她和丈夫李治一样更为关心的便是刺客的身份。可惜他们一个活口都没抓到,但凡是没能逃掉的刺客全都服毒自尽,显然都是训练有素的死士。

究竟是谁想要丈夫的命呢当传来太子谋反,意图弑君弑父的时候,王妍心中似乎有了答案。显然今日长安城里的诸多举动都是太子李承乾发动,意图似乎也十分明显

弑君弑父是为了皇帝之位,而自家丈夫也是嫡出的皇子,是对帝位有影响的人,所以也要除之而后快。

想到这里,王妍心中也满是愤慨,但她更为关心的是丈夫的状态。她本意有心让李治现在入太极宫去请安的,可是李治一直沉默不语,坐在原地一动不动,难不成是惊吓过度了

王妍正在担心的时候,谢逸来了。

谢逸进门之后,瞧见芙蓉园里明显的打斗痕迹也是倒吸一口凉气,幸好让狄仁杰提前有所准备,否则后果当真不堪设想。所以一个褒奖和赞许的眼神便飘了过去,这让年轻的狄仁杰越发的意气风发,大概在第一时间想到了谢小蛮,想到了在成为谢家女婿的道路上又更近了一步

和王妍略微见礼之后,谢逸瞧见李治有些过分的沉默,心中不禁有些担忧

李治瞧见谢逸之后,总算是打破了沉默,站起身来开口便问道:谢长史,果真是大哥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