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上房顶(1 / 2)

田缘 乡村原野 0 字 2022-02-10

 杜鹃放轻了捶衣的动作,微笑倾听。</p>

箫声在山村上空回荡,与天籁人声和谐地交织成一片,成了春夜奏鸣曲的一部分。</p>

杜鹃告诉林春,做木工的手上功夫可以靠练习逐步提高,但有些东西却不是靠练习就能够提高的,比如对大自然的感知能力。</p>

她觉得林春的手艺已经上升到艺术的层次,若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必须对身周事物形成敏锐的感知能力,意会常人意会不到的内涵,因此建议林春学吹笛。</p>

音乐可陶冶情操,有助于净化心境,达到空灵境界。</p>

弹琴当然也可以,可是村里没人会弹,吹笛许多人都会。</p>

恰好任三禾会吹箫,于是林春就学了箫。</p>

刚开始的时候,吵得四邻不安。时间一长,大家就听习惯了,每晚伴着箫声入睡。要是哪天林春没吹,有人还不习惯呢。</p>

当然,也有那粗鄙煞风景的。</p>

比如就有汉子道:“这娃子,哪来这好的精神,天天吹!”</p>

他累得半死,恨不得倒头就睡。</p>

另一人接道:“十几岁的男娃,精神能不好?大了,想媳妇了。连猫都叫春呢,别说十几岁的男娃娃了!”</p>

若是林春听见这话,怕是要一头从房上栽下来。</p>

虽然在这样的春夜,少年确实有些情意绵绵,但跟“猫叫春”相提并论,想必他也无法容忍。</p>

被和“猫叫春”相提并论的不止林春一人,他才吹了一会,村子中央就遥遥传来应和声,中气十足,十分急切高亢。</p>

这是九儿!</p>

这小子今晚吹得可卖力了,仿佛很兴奋。</p>

二丫见杜鹃一边轻轻捶衣裳,一边注意听曲,连搓衣裳的黄雀儿都没了声音,遂也不敢说话。</p>

她虽然听不大懂,也大概知道箫声因为杜鹃格外欢快。</p>

对于林春和九儿,她不是没偷偷幻想过,只是她太有自知之明了,因此从不敢奢望。</p>

她住在林家隔壁,林春从小就把杜鹃当心尖子一样,她看得很清楚,明白就算杜鹃不嫁林春,林春也不会娶她的;至于九儿,那是林家大房最有出息的儿子,也不是她能高攀得上的。</p>

但十几岁的少女,不可避免地要想这件事。</p>

前些日子,就有人上门来给她提亲了。</p>

她虽然不敢高攀林春和九儿那样的,可也有自己的期盼。只是她爹娘未必会顾及她的想法,她也没有杜鹃跟爷爷奶奶抗衡的勇气。</p>

可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吧!</p>

她便希望杜鹃帮她。杜鹃很有主意不说,一直都很照顾她。况且那个人跟杜鹃关系也不错。</p>

因为心中有事,二丫无法静听曲子,过一会就忍不住了。</p>

她轻声道:“林家兄弟几个都好能干,我爹今晚还夸呢,说他们比村里许多男娃都强。还说你小宝哥哥也好,又学木匠,又学打猎;又懂事,又能干,比他爹都强呢。”</p>

她知道杜鹃家虽然跟爷爷奶奶那边不和,她们姊妹却跟黄小宝处得不错。几年前那场大闹,黄小宝还帮他们说话呢。</p>

杜鹃也愿意帮堂哥说好话,便轻声道:“小宝哥哥很能干的,又肯动脑子,现在做出来的东西都比我小叔做的好呢。”</p>

二丫顿了下,很随意地问道:“你大妞姐姐出嫁都两年了,小宝也快要给你们娶嫂子了吧?你家又要出一大笔银子了。”</p>

大妞嫁去了梨树沟。成亲的时候,黄老爹命令大儿子拿五两银子给侄女添妆。</p>

这几年过得安静,杜鹃也懒得跟爷爷奶奶争,反正黄雀儿过几年也要成亲,到时候小叔敢不拿相应的银子添妆,她有的是法子让他们丢人,所以就如数给了。</p>

她心里虽然这么想,却不愿跟外人说这事。</p>

因此回道:“小宝哥哥娶亲怕是没那么快。相了好几头亲事都没成呢。”</p>

二丫对杜鹃家出银子的事也不感兴趣,不过是借这事说话而已,因此杜鹃的回答正中她心意。</p>

她低笑道:“看不出你小宝哥哥还怪挑的。”</p>

黄雀儿接道:“谁不挑?你哥哥要不挑,前儿相看的人家怎么没成呢?”</p>

二丫跳过自己哥哥秤砣,继续追问黄小宝选媳妇的标准:“我哥哪里挑了,那是人家瞧不上我家。你小宝哥哥可说了想找什么样的女娃呢?”</p>

摆出一副探听八卦的样子。</p>

杜鹃也没疑心,因为她自己也喜欢听这方面的事。</p>

这些百姓生活就跟故事一样,听着琐碎,细品起来很有嚼头。</p>

她就笑道:“这怎么好说呢?大概总要有些缘分吧。又是长孙媳,我爷爷奶奶选人的时候难免仔细些。”</p>

还有一句话她没说,那就是有冯氏的前车之鉴,爷爷奶奶生怕娶回来的孙媳妇跟大儿媳一样,可不是要睁大眼睛挑了。</p>

二丫就沉默了。</p>

不知不觉,衣裳已经洗完了,她还在发呆。</p>

直到黄雀儿问:“二丫你洗好了?”</p>

二丫才忙道:“洗好了。我先回去了,家里人都睡了呢。”</p>

端起木盆急急忙忙就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