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远近仰望(2 / 2)

荀攸那一伙颍川士人想靠着朱儁发展政治势力,早早在安定天下后步入朝堂,

这是今后将会取代黄琬等关西士人,甚至是杨氏的一股力量。而作为荀攸对头的贾

诩,他又会将自己的势力放在哪里呢?

皇帝打量着贾诩,亲自为贾诩倒了碗茶:“雍州诸郡豪强遍地,朝廷即便派遣

官员,到了当地也只得听从大姓摆布。比如什么武威颜氏、张掖和氏、酒泉黄氏、

西平麹氏、郭氏,每家手中都有私兵部曲、奴仆数千,朝廷一时难制,为了暂时安

抚雍凉,只得打破三互法的限制,让成公英这样的本地人担任郡守。”

“唯。”贾诩自觉的改了话题,接口道:“雍凉绝非孤例,河东、并州仍历历在

目,地方豪强势众,官府治不好民、收不上赋税,到头来还会弱了朝廷、苦了黎庶。”

皇帝如何不知这些?他点了点头,说道:“平准监在雍凉的人手得多布置一

些,现下先不动他啊,今后会有大用。贾公回乡守孝虽然要紧,但也还请快些回来

才是,我身边可离不得贾公。”

“守丧长则三年,短则百日,臣也想尽早回来为陛下谋划。”贾诩说道。

皇帝忽然说道:“平准令我还是为贾公留着,只是贾公回乡守孝,这平准监得

交由一人代管。贾公可有什么好人选?”

贾诩想了想,毫不迟疑的说道:“平准丞鲍出,正直纯孝,守成之人,年初曾

亲赴河东,筹划刺探等大事,可堪一用。”

皇帝听过鲍出杀贼救母的孝行,既是平准监的人,又是贾诩荐举的人选,自然

点头同意。但也觉得贾诩掌握太多‘机密’,用他信他已是宽典厚恩,再继续用他保

荐上来的人,难免会把平准监发展成贾诩自己的势力。皇帝心里不免有了别的打

算:“鲍出到底是年轻了些,又无资格出入未央宫,不便传达议事。我让穆顺去帮

衬他一把,让穆顺做个中间人。”

随着平准监收揽的探子遍布关中、甚至触及并州、雍凉、乃至于益州与关东等

地,权势的增长势必会引起皇帝的忌惮。贾诩心里早有准备,所以在皇帝征求意见

的时候,他也只象征性的提了一个鲍出,主动引起皇帝分权的想法,有备无患:

“臣谨诺。”

这时小黄门穆顺正好从殿外迈步走了进来,被皇帝瞧见了,立即把他叫了进

来:“穆顺!贾公不在的时候你就暂领着平准监,好好做事,过来见一下你的长官。”

穆顺先是一惊,随后便是一喜,皇帝自打亲政掌权以来,即便是穆顺在一边旁

敲侧击,皇帝也从未有过任何重用宦官的举动。本以为自己一时不会再有任事的机

会,没想到机会突然就来了。

“奴婢穆顺叩谢陛下!”穆顺先是给皇帝行了一礼,然后转过来跟贾诩低下了

头:“见过贾公。”

贾诩眯眼打量了穆顺一下,如果说鲍出二十来岁还算是年轻的话,那么十七八

岁的穆顺就更算不上老成了。

左右是皇帝的一个托辞而已,贾诩也不在意,只略略点了点头。

穆顺是进来提醒皇帝用膳的,皇帝这便笑道:“贾公也别急着出宫,用了膳再

走吧!”

武陵年少时

这里得解释一下,有统一的机会时主角还是会出手的,不会一味的猥琐发育,也不

会阻碍统一的历史进程。

,精彩!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三国之献帝崛起》,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