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静听风雷(2 / 2)

是有失偏颇,即便是太医令也不敢妄自下次论断。”

“此话难得。”皇帝赞许的看了眼穆顺,看来这半年多以来让穆顺跟着听众人议

论政事,长了不少见识,他点头道:“起来吧。”

“谨诺。”穆顺听出了皇帝语气里的满意,欣喜的应了一声,低着头站起来,跟

在皇帝后面。

皇帝才从清凉殿来钓台没一会,这回又打算起驾离开了。在临去前,皇帝看着

水榭廊下低垂不动的帷幕,以及池中央将要与地面连成一体的渐台,忽然说了句什

么,声音轻微,连近旁的穆顺都险些没听清楚。

“池水一少,风也跟着消停了。”

建安元年八月十二,公卿百官奉诏祈雨礼毕,天气不仅仍酷热难当,反而连前

些天太常陈纪祭祀华山,好不容易起的风、聚的云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朝臣惶恐,

不知道这一次更高规格的祈雨究竟哪里出了差错,就在惶然无计之时,左冯翊又发

生了乱子。

原来左冯翊经过前年的大肆整顿,水利设施十分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使百姓农

田勉强得到灌溉,减少了部分损失。但由于大量水源用于农桑畎亩,导致其余地方

用水不足,许多草木因为河流干涸而枯死。散居此处的羌人部族大都是半农半牧,

没了草料与水源,为此损失了大批牛羊不说,又眼红于左冯翊官府对汉人百姓的接

济,于是起兵造反,聚众数千,寇击云阳等属县。

左冯翊的羌人大都是当年朝廷征讨东西羌时所收降、安置在关中内地的后裔,

势力弱小、部落贫乏、又缺乏能人组织。本来这等叛乱根本不够此时的朝廷放在眼

里,但如今正处多事之秋,弘农等地早先也因旱蝗而发起叛乱,各地民情不安,羌

人叛乱的时机又太过蹊跷,难保不会让人多想。

更何况北军长水营有不少当年从左冯翊征召来抵御李傕等人的羌胡义从,非我

族类,朝廷怎么也要提防着些。

为此,皇帝特意宣诏承明殿众人,当即下诏,以光禄大夫皇甫嵩为车骑将军,

领北军中候兼中垒校尉高顺、步兵校尉赵云、射声校尉严颜等兵马万人平息羌乱。

为了防止羌人叛军从左冯翊北上逃至安定、西河等郡引发连锁性动乱,又从凉州调

来护羌校尉杨儒,领麾下兵马五千人于安定郡设防阻击。

紧接着,皇帝在所有祈雨的行动都徒劳无功之后,终于下诏有所表示:“告司

徒、录尚书事日磾、太尉承、司空温,及诸卿各府。朕素闻成汤遇旱,齐景逢灾,

并不由祈山川而致雨,皆由至诚发乎于心,乃降甘霖……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今普

天丧恃,幽显同哀,神若有灵,何忍见黎庶遭难?唯当考躬责己,以待天谴。”

不等朝臣有何表示,皇帝又极有效率,毫不见丝毫拖沓的前往未央宫前殿东

厢,露坐请雨。这份诏书责己而非罪己,但态度之诚恳,一时连那些急迫催促着皇

帝尽快出面求雨的人都无话可说。

接着,皇帝又诏令灵台令刘琬,为其择选良日,预备大雩之礼。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三国之献帝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