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台策(2 / 2)

水煮清王朝 古龙岗 4524 字 2019-09-23

“大人,您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年羹尧跟着于中的日子也算久了,这一次杀性大发,事后一直担心于中找他算帐,所以,说话的时候有些小心翼翼。

“台湾是个好地方啊!……你们看!”于中的帐壁上挂着一副台湾地图,他伸出手指指着地图上,从北向南一路指点了下去:“基隆、沪尾、竹堑(今新竹)、半线(今彰化)、台湾府城(今台南)、安平、打狗(今高雄)、宝桑庄(今台东)、蔴园寮(今新港,也叫成功)、奇莱(今花莲)诸地都有地方适为港口,而且,台湾北部,多平原,土地肥沃,尚没有多少人开垦……”

“大人是说,若是有人据占台湾,必成祸患?”年羹尧从“港口”一词之中就听出了于中的意思,于中这几年的都统可不是白当的,日日夜夜都在朝着手下灌输着“海权”的意识,而且,为了加深手下对此的认识,他甚至还冒着危险带领船队去了日本边儿上几次,并跟手下一起以日本的海疆为例进行了多场战局推演,以实例说明了海权的重要。所以,他的手下现在大多数都能了解到海上力量的重要性,年羹尧身为侥侥者,自然也不落后。

“不错!你们看台湾这个地方,向东,过台海就是福建,向西北就是江浙,向西南就是两广,一旦不在我手,则国家岁赋重地皆在其重压之下,就算我们有水师又如何?从来都只是‘千日做贼’,又哪里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于中点头道。

“可现在台湾不是已经在朝廷手中了吗?都统大人的担心是不是多余了?而且,有此刘却之一例,朝廷也必会在台湾驻有重兵,不会再重蹈覆辙!”胤褆说道。

“真的不会再重蹈覆辙了吗?”于中微笑着看着胤褆,“朝廷能在台湾驻兵多少并没有关系,事实上,让台湾没有机会被人所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大人的话我听不懂!”胤褆说道。

“呵呵,大阿哥,您能不能告诉我,郑氏一族能在台湾呆了那么久,为什么没有遇到什么暴乱?”于中又朝胤褆笑道。

“嗯?……”胤褆抬眼看了看于中的眼神,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问。这个问题可是难办的很!听到这个问题,首先映入常人脑海的答案,就是因为郑家是前明大臣,不过这话是不能明说的。而除此之外,又能有什么呢?

“是人和!”

没等胤褆答话,于中自己就说出了答案。

“当年,荷兰人占据台湾,以严刑峻法统治此地。郑成功复台,以宽相济,同时,他又带来了许多听附于他的汉人,如此一来,由于那些本就在他麾下的百姓占据台湾人口的多数。自然不会再反。”

“大人是想请朝廷移民充台?”

“不错!朝廷平定台海之后,虽开海禁,但却不许移民携眷,亦不许客家人移台。虽说是为了防止这些人远离大陆而生叛心,可是,却也使得台湾本地心向郑氏的人依然占据多数。……毕竟,台湾才平定了不过十几年,台湾人可还没忘记郑家!就算朝廷已经平定了此地,这些人也会对朝廷心怀敌意。”于中说道。

“有理!可是,大量移民,恐怕朝中大臣会反对!”胤褆说道。

“不错,不能大量移民!只能少量。……不过,这个少量,却是指从天下各州县府择少量贫苦之人,打乱分散之后移居于此。而不应当是以某一地百姓为主。”于中又说道。

“大人是怕他们串联?”杨远叫道。

“一点儿不错。台湾本地有许多未受教化的番民,还有许多大的宗族,一旦有事,为了自己一族的利益,必定会蜂拥而起。而这些人又多有交联,一旦串联,说不定就又是一场刘却之之乱!本来,这些人不过二十多万,再多也不可能超过三十万,我本想建议朝廷将他们打乱分散之后,全部移到大陆去住,再以新民充台。可是,后来想想,与其如此费事,不如直接奏请朝廷在天下各地招来贫苦之人来台,这样,新来的百姓人生地不熟,无法形成一族,就只有老老实实地接受朝廷管辖;那些本地的宗族番民,排外性极强,必会对这些新来台的百姓生出敌意,若有冲突,则朝廷可借机削弱他们的势力,就算他们不这么做,等到移民渐多,哪里还会再有他们说话作乱的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