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准备(2 / 2)

水煮清王朝 古龙岗 6165 字 2019-09-23

“于中说的没错。这些商人果然有办法,真真是小看不得!”听完王谦受的话,飞扬古虽然只是微笑了一下,内心深处却是暗暗松了一口气。在大战之前,运粮到敌战区,以备快速行军之用!这主意乍一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可是,现在看来却已经不那么让人难以置信了。听王谦受话里没有多少为难的语气,飞扬古就知道,此事至少也有七成成功的希望。

七成啊!就是只有三成把握,此事也值得赌上一赌!怪不得于中让他亲自来,不亲自来,这些商人未必肯干干脆脆地买帐,答应趟这次的浑水。而且。跑了这一趟,还真是长见识呢!……

其实,攻打阿拉布坦的计划早在康熙四十年,阿拉布坦第一次派兵到哈密城挑衅地时候就已经有了。要知道,阿拉布坦地行为其实已经深深触动了康熙的心理底限。试想一下,一个自命不凡的皇帝,一个自认英明神武地天下第一人,在打败了敌人。追了敌人上万里,逼得这个人自尽身亡,正自得意不凡的时候,另一个家伙却突然窜上来接过了敌人的棒子,并且,又再一次的对他张牙舞牙,他怎么可能不怒?怎么可能就让这个家伙在那里逍遥自在?可是,康熙四十年的时候,先有台湾叛乱,又有天地会闹事。还有马德与两淮盐商大战。再连着一个废除漕运,国家与朝局都十分动荡,康熙拼了命的掌舵。所以,不得不暂时放过西边的这群狼崽子。等到了康熙四十二年,还没来得及开工,天下又是大事连绵!先是于中攻打日本,接着就是清理亏空……国库没钱了!还打个屁?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正当朝廷迫于连续不断的麻烦,不得不暂时停手,在那里等待机会地时刻,青海的土霸王。那个长命地固始可汗居然嗝屁了!这让康熙十分郁闷。本来,康熙一直对这个帮着葛尔丹夺取准葛尔汗位,又出兵西藏,将儿子立为西藏之王的家伙十分有“好感”,本想在平定阿拉布坦之后一起“请”这位老先生到北京好好叙一叙的,可这家伙居然就这么死了。死了就死了吧,临死也不知道留下个儿子守住基业,居然还让阿拉布坦收买内奸,里外夹攻。夺取了青海的统治权,使得准葛尔蒙古一部的势力愈加扩涨。同样,也便得清廷不得不改变先前定下的计划。

本来,他和康熙的打算是三路齐出,分别从巴里库(新疆巴里坤),阿尔泰山以及甘肃出兵,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合围阿拉布坦。不过,由于阿拉布坦占了青海,三路大军齐出地计划不得不进行更改了。青海地域广大,尤其是连着准葛尔、甘肃、陕西、四川还有西藏,对拥有数万骑兵地阿拉布坦来说,占了这里,就是进退两便,占据了主动,而清廷就不得不加大用兵的范围了,而且,如果不是家大业大,兵力足够,恐怕还要受到更大的威胁。可是,三路大军齐出就已经需要至少十几万人马了,再加上攻打青海,至少也要动用二十万,再加上运送后勤辎重地,数目只会更加庞大。朝廷现在的财政情况虽然已经有所好转,可是,文武百官恐怕不会愿意如此花销。尤其是青海地广人稀,粮食运输尤其困难,大军所需,未必能得到及时供应。而粮草不足所代表的,极有可能就会是一场大败!康熙自然不会允许这场大败出现,朝廷上的文武百官也不会允许!所以,事情变得难上加难。面对这种情况,于中便向他提出了“闪击战”的方案。

没有别的!整个方案都只需要一个字:快!快到让敌人根本就反应不过来!就算反应过来也无法做出防御!……这个方案,不需要二十万兵马,甚至连十万都用不了,主战的部队,都是骑兵。多路突进,快速合击,如果顺利的话,整场大战,计划是在两个月内完结,而从大战开始再到攻克伊犁,恐怕还用不了一个月。不过,这里面依然还是那个问题……粮草。

骑兵就算再快,也不可能在攻破青海敦多的防线之后就快速推进到伊犁,他们在途中必需进行补给。水,没关系!从青海往下一直到伊犁,每一个可以供骑军补充淡水的地方都探得十分清楚。关键就是粮食!骑兵可以一次性带上十天左右地干粮,可是,如果中间没有粮食,他们就难以继续前进。尤其是青海一直游离于清廷的统治之外,不能像别的地方那样大开杀戒进行抢掠,那样的话,于朝廷所定下的将青海收于囊中的计划相违背,而且,还有可能会使得当地的蒙古人和藏人群起反抗,大大不利于整个战局。所以,只有预先准备。

于中在方案中提议找那些在青海和准葛尔一带做生意的商人暗中运送。结果,这一条建议被有资格知晓这件事的将领们给批驳地不轻。可是。除此之外,大家还真就没有什么办法。可于中这条“闪击战”地方案又时时诱动着将领们的心。不用大军,一击毙命,快速结束战事……这确实是目前对付阿拉布坦一伙的最好也是最省事的一个方法。看似行险,可只要解决了粮食补给的问题,安全性其实是很高的。于是,他和萨布素通过气之后,终于同意了于中的这条貌似不可能的计划。并上报给了康熙。康熙又通过密信与他们进行了几番商讨,终于同意了他们地决定。之后,他们又将此事通知了于中。然后,就是于中通过安排,诱使在青海陕甘一带商人中最有实力的王家兄弟开始囤积粮草,接着,他就找上了门。

他根本不怕王家兄弟不答应。

善自囤积粮草,这就有泄露军机之嫌,就算王家曾经得到过康熙的嘉许,也难逃这一罪责的重惩。而且。他一上来就略略透露了一些对准葛尔的用兵计划。王家兄弟如果不合作的话,他就有权先把这两人抓起来。到时,等待王家兄弟的。恐怕就是家破人亡的下场。而以生意人的精明,王家兄弟又岂会想不到这些?所以,必然会答允下来。于中曾经透露,王家兄弟每年到青海的骆驼马匹,少说也能运送数百万斤地货物。这就够了!补充一只万余人地骑兵所需不到一个月的粮食,还能有多少?何况这些骑兵在行动之前还要自带一些!所以,要提前运送的粮草只需要够骑兵们冲到伊犁地就够了!……他也不怕王家人会把这件事露给别人知道。王家的祖宗八代都是山西,一大家子,几百号人,如果泄露出去。难道他们想断子绝孙?而且,此事一旦成功,以康熙的大度,肯定会赐给王家兄弟官职,说不定还会再给他们几笔朝廷的大生意,使得王家的实力更上一层楼。其实就像于中话里说的那样,就算王家兄弟感到很为难,可在考虑一番之后,哪怕就是倾家荡产。这两人也会帮着把这件事做成!因为做成这件事的报酬,注定是丰厚异常,就算没有成功,也结交了他飞扬古这等人物,对在西北做生意的王家来说,这就是无可比拟的巨大资本。有了这个资本,再加上王家兄弟身后的晋商们扶助,还有他们自己地生意网,用不了几年,依然还会是一个天下数得着的大商家。

……

“王先生如此高义,飞扬古佩服之至。此事无论成与不成,飞某都必然上奏吾皇知晓!以彰尔等功劳!”

王谦受接下了飞扬古的“任务”,并且,他还得到了飞扬古的一面令牌和一张手令,有了这两样东西,他们王家在大清军队控制下的地域内,将不再会受到任何人的蓄意阻挠。这种先付款,再要货的做事手法,让王谦受对飞扬古好感大升,同时,王家也更加没有理由不“帮忙”。看来,虽然今天有点儿受到惊吓,可最后的结局还是让十分让人享受的。

“这飞扬古虽然精明过人,可他终究还是小看了我们王家!”飞扬古等人离开之后,王谦受躲在屋里掂着金灿灿地令牌,笑得有些诡异,“还不到一百万斤,又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哈哈哈,这可真是天助我也!”,

“左二把!”,得意地想了一会儿,王谦受突然朝门外大声叫道。

“东家!”,左二把进来就是一抱拳。

“马上,安排整个别院的人回山西暂住,一年之内不许出王家大院儿半步!”王谦受吩咐道。

“是!”左二把一拱手,转身向外走去。他当然明白王谦受为什么这么下令。要做大事了,当然要保密!只是,西安一个商人的别院,跟青海或者准葛尔的蒙古人能联系到么?人家飞扬古都不在乎地在大厅里把那些话说出来,王谦受也太小心了点儿吧?……摇摇头,左二把把这些想法都甩出了脑子。管他呢!东家既然吩咐了,就照办!反正王家大院比这里强的多!“三巷四堡五祠堂”,拿到哪里不得镇撼一下子?这些要搬家的家伙这回可是沾了大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