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难易(2 / 2)

“魏殷两国,一大一小。”言和做过武关守将,是当下秦军将领中少数几个好读兵书且勇猛善战者之一。

整个大秦帝国之中,除了尉缭与王贲之外,其余大将远不能及,纵然是秦帝胡亥,也未必能及。

就在胡亥思谋的这一时刻,言和已经大步走到大殿右侧下的天下军争图前,他指点着地图侃侃道。

“魏殷两国,一大一小。两国相比,大有不同。魏国坐拥上党郡,太原郡以及河东郡,可谓是地广人众。”

“殷国地狭人寡,只有一郡之地。论士气民心,魏国乃六国之一,民心士气在中原大地之上深有根基。”

“殷国为新生国家,在中原大地之上并无根基。魏殷两国优劣之势一眼就能看出来。孰先孰后,不言自明!”

言和说了一大堆,并没有决断出谁先谁后。只是将魏殷两国的国力兵势分析了一番,仅此而已。

“谁先谁后,将军也未言明!”帝国最高法张苍不耐绕弯子,忍不住黑着脸高声问了一句。

“凡事先易后难,言和敢请先攻取三川郡,消灭殷国!”言和悠悠一笑,走回了自己的座案。

大殿之上,一时没有人开口。位于最上侧的王贲,神色隐隐有几分难堪。

大秦帝国与秦国一脉相承,庙堂风习本色厚重,说粗朴也不为过。在大殿之上,君臣各执一见经常发生。

朝会间,以臣下的身份否定皇帝之言,更是平常。纵是咸阳令等人,只怕也敢在大臣议事的当口反驳。

王贲名望深厚,更是沉默寡言,在大秦帝国大军之中威望甚高。九原大军以及函谷关守军,隐隐以王贲马首是瞻。

这一刻,只要他开口,自然是一票否决了言和的言论。只是王贲生性谨慎,一如当年王翦。能不开口得罪人,就不会开口。

胡亥目光环视,见到王贲皱着眉头若有所思,脸色隐隐有些难看,不由叩案笑,道:“通武候思谋专注,意下如何啊?”

王贲见胡亥点名,连忙收剑心头翻滚的情绪,霍然起身,对着胡亥深深一躬,道:“末将之见,言和将军两国情势评判大体趋近于事实。”

“论战事,确实是魏国难,殷国易。然而,若说大秦帝国东出之策选择先易后难,末将以为不然。”

“通武候,灭国之策先易后难,一直如此!”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幽幽一叹。

“不。”王贲虽寡言,但论及军事却从不谦让,那怕是胡亥询问也一点不在乎,随及大步走到军争图前,道,“大秦帝国东出,才是真正的先易后难。”

“大秦帝国举世皆敌,纵然当下山东反秦势力大乱。但若是秦军东出的消息传出,山东诸国必然会联手抵制。”

“毕竟他们因为造反而称王,山东列王与大秦帝国之间,根本不可能共存。”

“大秦帝国东出函谷关,只是时机到了,足以趁乱虎口夺食。而不是,大秦帝国已经有了席卷天下的强大军力。”

“是以,秦军先出,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为易。等到山东反秦势力联合反扑,必将会举步维艰,是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