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权力之争(2 / 2)

“重处?然后呢,朝廷每年花费那么多钱养官,他们竟然还不知足,而且天下只有一个青州吗,会不会还有其它的州府,朕是不是一直被他们蒙在鼓里?”

赵煦发出一连串的质问。

处理何路等人只是小事,他也没想过对青州的官员网开一面,但如何防止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才是关键。

“若官家不放心的话,可以命御史台加强监管,并且任命按察使代天子巡视地方,只要发现类似的事情,朝廷绝不姑息!”

曾布这时也上前建议道。

“这些有用吗,连青州的通判都都与他们同流合污,皇城司的人也被收买,派几个官员巡视地方,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被收买?”

赵煦气呼呼的质问道。

青州的这件案子,对赵煦的触动很大,甚至让他对整个文官集团都产生了怀疑。

要知道大宋以文御武,可以说皇帝就是依靠着文官集团治理天下的,可是现在这帮文官却让他如此失望,甚至还不如童贯这个宦官让赵煦感到放心。

“那官家的意思是……”

章惇这时也看出来了,赵煦似乎早有打算,甚至刚才的生气也似乎有点刻意。

“朕想好了,决定在地方上设置昭宣使一职,由内侍省担任,负责监察当地的官员!”

赵煦终于亮出自己的獠牙道。

“官家不可!”

没想到章惇和曾布三人全都脸色一变,竟然不约而同上前阻止道。

所谓昭宣使,其实是宦官担任的职位,只是早就废除了,现在赵煦重设昭宣使,而且还让他们监察地方上的官员,这势必会让宦官的势力大增。

要知道对于文官们来说,一直有三大敌人,一是武将,二是外戚,三是宦官。

武将早就被大宋养废了,外戚也受很大的限制,甚至早早的融入到文官之中,更不会对文官产生什么威胁。

而宦官就不一样了,虽然大宋立国之初,就禁止宦官干政,甚至连宦官的品级都是独立的,不与朝官相混,为的就是防止宦官干涉政务。

可是自从神宗当政后,却开始重用宦官,不但军中有宦官担任监军,甚至地方的财政也派驻宦官监督。

这些宦官不受地方节制,只听命于皇帝,而且还可以向宫中直奏,甚至许多人都有皇城司的背景,成为皇帝在地方上的耳目。

其实神宗这么做的用意也很明白,就是想利用宦官,来牵制文官集团,毕竟文官一家独当,同样会威胁到皇帝手中的权力。

对于这种情况,文官集团也早就十分警惕,所以在神宗死后,司马光当政时,就开始大力限制宦官手中的权力,哪怕现在章惇当政,对宦官的限制也没有放松。

甚至章惇在变法时,还特意收回一些宦官手中的权力,防止宦官坐大。

可是现在赵煦竟然要在地方派驻宦官,并且有监察官员之权。

这也意味着宦官们的权力再次扩张,从军事和经济,扩张到政务上,肯定会威胁到文官集团的利益,所以章惇和曾布、蔡卞才会如此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