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哈刺巴喇哈逊(2 / 2)

大唐奴牙郎 夜尽长 0 字 2022-08-31

沿着鄂尔浑河一路向北,沿途的帐篷和牲畜,逐渐变多起来。

长时间来不及打理自己的周钧,嘴边生着短短的络腮胡,身上的衣服也满是泥污和尘土。

看着虽然略显狼狈,但周钧的兴致却是颇高。

一路上尽是些大漠和草原,有时候连续走上三天,都看不到一个人影,这样的日子,周钧真是苦不堪言。

而眼下,这回纥部的哈刺巴喇哈逊,虽然依然是地广人稀,但比起那些荒凉之地,却不知强上多少倍。

周钧又向前骑行了一段距离,瞧见大片大片的牲畜和马匹,聚集在众多帐篷中间,又听闻那里人声鼎沸。

孙阿应瞧了一眼,对周钧说道:“前面是集市,再往前便是叶护大帐。”

周钧点点头,驱马从集市上走过。

才走到半途,周钧突然听到一个呼声。

“那位大唐的子民,以主之名,求你把我从这里救出去!”

听着这不太标准的大唐官话,周钧朝声音的来源处看去,只见一个满身破乱的年轻修士,被关在一个木制奴笼之中,正在拼命伸着手,乞求着帮助。

抱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周钧调转马头,继续向前行去。

那位被关在牢中的年轻修士,见周钧走远,急的大喊道:“我是义宁坊经教寺的僧侣,把我救出来,大唐的皇帝会奖赏你!”

周钧听到经教二字,驱马折返回来,看着奴笼中的年轻修士,开口问道:“你可认识罗含?”

那年轻修士听闻此言,先是一愣,接着连忙点头道:“当然认识,他是长安教会的长老,也是经教寺的寺主。”

周钧皱着眉头朝修士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修士急忙说道:“我叫做伊斯。”

周钧揉了揉额头。

所谓经教,又被称作波斯经教。

它在天宝四年将会更名为大秦教,而到了晚唐时期则会再次更名为景教。

这个景教,在大唐历史上,和道教、佛教一起,被并称为中唐三宗。

其真身实为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派,源自希腊正教,由君士坦丁堡的牧首聂斯脱里于公元428年至431年之间创立。

而这景教传道士伊斯,周钧在史书中倒也记得此人,倘若不是同名同姓,他在日后应是大唐景教的最高牧首。

但是让周钧颇感疑惑的是,根据史书记载,伊斯是波斯人,早年在王舍城教会里工作,直到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才来到大唐长安。

当时,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重用朔方节度使郭子仪。

由于伊斯颇有能力,得到唐肃宗的赏识,便在郭子仪军中效力,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是,面前这伊斯,却身处于回纥的哈刺巴喇哈逊,而且还被当成奴隶给抓了起来,这又是怎么回事?

见周钧犹豫,孙阿应小声问道:“如何处置此人?”

周钧看了一眼伊斯,后者双手合十,一脸的乞求。

“找到奴主,先把这人赎出来。”周钧朝孙阿应说道:“给他弄点吃的,再找几个人看紧他。”

孙阿应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