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八王之乱那种大闹中原的地方叛乱也基本绝迹。
汉族与北方民族的冲突加剧,元朝、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打过长江、统一中国的情况,在此之前是见不到的,汉唐大抵都是往边疆外打的。
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边境战争的规模、持续时间和激烈程度都变强了。
明朝建国后在军事上首先是注重边备,防止胡骑南下,故将军队主力、粮草器械配置在北方防线。
不再像秦汉、隋唐那样,为了防止内地发生叛乱,在中原腹地设置巨大的仓群、武库,屯驻重兵,这反映出大明朝廷认为外患的危害要重于内乱。
中央与地方矛盾的缓和,内地割据、叛乱战争的减少,以及边境冲突的加剧,其原因主要是宋朝以来专制集权政体不断加强。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a>
最高统治集团逐步把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司法大权收归中央,各地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辅之以“重文抑武”的政策,有效地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使皇权日益巩固。
同时,上述变化也造成了大宋大明积贫积弱,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时处处被动的局面。
故而李自成等人进入河南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实在是山中无大王,猴子称大王了。
一旦有官军介入河南,他们便现了原形。
元朝到清中叶的内地战争里,阵地战的时间缩短,两支大军在某个地段长期城垒攻守的情况已不多见。
这个时期的大规模战争里,势力较弱的一方往往采取流动作战、避实就虚的策略来保全自己,例如元末红巾军和明末农民起义军四处游击的战略。
如果沿袭固守城垒险要的传统战术来抗御强敌,通常是很难抵挡的。
像朱元章北伐元朝,李自成称王后进军关中、北京,清兵入关后进攻西安、江南,这些战役里守方也利用过潼关、宁武、扬州等要塞坚城来防御,但是收效甚微,阻止不了攻方势如破竹的进军。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武器装备和作战技术的进步。
元末以来,火药、火器在军事上得到普遍应用,它们虽不能取代弓箭、刀枪等冷兵器,但是已经对军队的战术产生重大影响。
大明朝廷保河南的策略是崇祯定下来的,乱民最好就糜烂在山陕两个省内,别出去祸害。
大同府以及宣府的官军,可以让贺今朝的便宜老丈人林丹汗帮忙牵制一二。
想必贺今朝从草原上带回来大批牛羊,必然能压制草原上的蒙古人。
反正他们每年都会向大明要赏银,什么时候要不是要啊?
综合下来,起义军主要对付的还是以洪承畴为首的陕西等地的官军。
对于高闯王的分析,革里眼等人皆是表示赞同。
如此一来,官军的规模有了咱们起义军外援的牵制,那己方真正对付的官军便更少了。
天下形势莫强于秦!
秦地山高厚,真民多情力,艰勇敢斗。
百姓尚武少文,民风彪悍,强悍刚勇,有边塞之风。
故六者之乱,亦始于此,而卒以亡天下!
这一次围剿,是大明官军与大明反贼之间,各自麾下秦兵的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