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仿制(2 / 2)

“错,是水囊和水袋。这个长长的像扫把的东西是麻搭,最后这个是唧筒。”

“完全听不懂……”苏沉很直接的承认自己科学素养很低。

“听不懂也是正常的,这些都是现在的专有名词,我也不很懂。”何苏释耸耸肩,“但是你只要知道它是灭火器够了,我跟你说说原理和结构,你看有没有什么地方不对。”

“这个灭火器由长竹制成,下开窍,用布帛来裹住水杆,自窍唧水的筒型水。布帛必须紧裹在水竿上,起活塞作用,如果我们用手来回拉动水杆,就立刻会在一个密封的器皿中产生正压和负压,大概在二十万帕大气压强下。”他不确定的道,“不是很肯定,我算法很简陋,但是压力绝对会将水从竹筒开窍处吸入和喷出,在这……”

“停!”苏沉头痛的喊道,“我自从升上高中物理就没得过五十八分以上,毕业考试是运气好混了个**十分,你跟我说这个,还不如对牛弹琴呢!”

何苏释很无奈,“但是现在知道这个东西的除了我就剩你了,如果不想没完没了的实验,就只能完善设计图,你给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我不会这个,除非你拿实验品出来。”苏沉想了想,道,“我以前军训的时候是校消防表演队的,对这个东西有手感,你做了成品出来让我上手试试就知道了。”

“你以前用的是二氧化碳的灭火器吧?”何苏释狐的道,“跟这个有什么关系?”

苏沉自动无视他的话,问道:“为什么用布帛来裹水竿?”里面的材料,除了绣子,她就认得布帛。

“布帛吸水又相对便宜。”何苏释答道。

“那为什么不用棉絮?棉絮更吸水也更便宜啊?”她想了想,道。

何苏释愣了一愣,也想了两分钟,之后直接从怀里掏出一支碳素笔,将材料里面布帛那一栏唰的划掉,改成了棉絮。接着道,“还有呢?”

“暂时只有这个了。”瞎猫撞上死耗子,你想让撞几次?

她翻了另外一张图,里面是一架大车,上面放着梯子水管等物。苏沉再度愕然了,她忍不住问道:“这又是什么?”

何苏释笑道:“我改造的,本来应该叫做云梯,现在应该也可以叫做云梯。本来是打仗的时候用来攻城用的,我改造了用来灭火。”

他滔滔不绝的道:“我实地各处访问考察过,京都之内几乎月月有火灾,或大或小,七年以前的大火灾烧掉了一整条街,就是那之后宋徽宗才建了潜火队来灭火,各街各巷也兴起的潜火义社,灭火的工具也屡有改进,但是却还是很简陋的。如果我的实验成功了,不说别的,起码能减少京都的损失大半,这样的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他指了那图片,道:“这云梯下端为车,上端放置可以折叠的梯子,车内可以装托叉、火钩、火镰、柳罐、铁锚手等灭火之物。还备有醋浆,可以用来掩住鼻子。到了火势实在太大的时候,可以拉着这车过去,从上而下的灌水,看到这里了么?这是一条管道,里面靠人力拉动风箱,又靠风箱出力,倒灌入水。还可以用着这云梯在上面倒沙土等物,用来灭火再好不过了。”他见苏沉听得脑袋满是浆糊的样子,想要等等再详细的解释了。

苏沉放下那纸张,自己慢慢的看了半天,然后研究半晌,道:“你肯定能成功?”

“总得试试吧?不过成功率很高。”何苏释自信的道。

“如果成功了,你怎么推广它?”苏沉缓缓的道,“你忘了宋徽宗吗?这个东西,全然类似灭火器,如果要在京中推广开来,你必须经过宋徽宗。只要让他看上一下,就马上可以分辨出这里面有多少现代元素。我都能看得出来的东西,你怎么瞒他?”

她抬头认真的看着何苏释:“你难道,真的要冒险吗?”

====(一下废话不计入字数)

弱弱的问一句,又米有人,有多余的粉红票

呃,貌似米有,那俺弱弱的爬过<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