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不决问清河侯,习惯了陈旭那种游刃有余的政务处理方式,哪怕是陈旭整个朝议都不说话,始皇帝也感觉心里比较踏实,甚至底下的文武百官也感觉比较踏实。
日常上朝,一旦遇到比较棘手难办的事,始皇帝最先想到的是征求陈旭的意见,其他人也同时会去想陈旭会如何去处置,而且每次只要陈旭在,总会给出一些完全不同于普通人思维习惯的答案和提议,有些看似天马行空甚至匪夷所思的答案,很多时候都能让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
但今天清河侯不在,始皇帝感觉自己微微有些焦虑。
虽然他知道陈旭不喜欢上朝,更不喜欢插手军队,但这种伤筋动骨的改革恰好是陈旭的长项,若是他在的话,肯定会有一个非常完美的解决方案。
“陛下,左相回乡省亲,需要三五个月才能归来,这件事拖不得!”兵部令尉缭轻声提醒。
“军制改革势不容缓,但若是没有完备的策划和新律法,恐会留下不少隐患,军爵制其实可以看做是我大秦军制的核心所在,若没有商君制定军爵律,我大秦将士势必没有战无不胜的勇气,此事必须慎之又慎,朕方才观看靖武侯之奏书,军制改革许多地方还有待商榷,诸位爱卿还需仔细思量拿出一个圆满的方案才行……”秦始皇眼神扫过房间几位大佬。
蒙恬冯去疾等人于是一个个都低头捻须开始沉思,而始皇帝也继续翻看蒙恬的奏书,但看着里面的内容,时不时的蹙一下眉头。
蒙恬的奏书写的许多方面不清不楚含混其词,与陈旭每次一目了然的奏书比起来,看得很费劲。
紫宸殿很安静,只能偶尔听见一丝轻微的咳嗽和翻页的声音,足足两刻时间过去,始皇帝已经看完合上奏书,冯去疾等人仍旧还是一副思考状。
说实在,今天蒙恬突然抛出军制改革让满朝文武都措手不及,就连皇帝都当场失神。
不过很多人稍后也就回过神来,蒙恬这是围魏救赵之计,必然是想通过军制改革来转移始皇帝的愤怒和满朝文武的关注度,以此减轻对西军的惩罚,果不其然,蒙恬一番陈述加上李信跟着一番痛哭流涕打滚哭诉,始皇帝果然转移了视线。
毕竟西军错误已经是过去,而军队的积弊将会影响将来,孰轻孰重始皇帝不可能想不明白。
但有些事只能点到为止,蒙氏和李信的目的已经达到,改革军制不是他们的事,是始皇帝和一群朝廷官员的事,这种事最好不要去沾手,插手越深将来有可能越是不得好死。
聪明如王翦,打完仗就回家养老,不问朝政军政,在家安享晚年,还年年得到皇帝不断的赏赐,到死都得尊荣,始皇帝还亲自去吊唁。
而凡是现在还在打仗的就没一个好的结局,通武侯死,武城侯被罢官,如今轮到西军,蒙恬、李信、江琥以及西军大大小小的将领都卷入了搪瓷事件之中担惊受怕,这就是武将的悲哀之处。
蒙恬蒙毅商量许久抛出这份改革军制的奏书,目的不过是为陈旭推动军制改革打开决口,后面不是他们的事了。
而冯去疾则是郁闷无比,他不是武将也不通兵法,让他来商量改革军制实在是太为难了。
至于尉缭,他精通的是兵法和谋略,并非制度,此时还在不断的思索蒙恬在朝堂上奏请的提议内容。
“报~~陛下,皇宫外有太师使者求见~”紫宸殿大门外,一位玄武卫疾步而来单膝跪下禀报。
“太师?”
始皇帝与冯去疾等人都从沉思中惊醒,始皇帝愣了片刻站起来大袖一摆说:“速请使者入宫!”
“喏~”玄武卫退去。
冯去疾等人面面相觑,陈旭回南阳探亲,回去半个月突然派人回来见皇帝,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始皇帝同样是心情忐忑古怪,不知道陈旭突然派来一个使者是几个意思?
很快使者跟着玄武卫来到紫宸殿外,是一位身穿青衫头戴武冠相貌英俊身形俊朗的年轻人,而这个年轻人始皇帝和冯去疾等一群大佬全都认识,乃是陈旭捡来的弟弟韩信。
“臣韩信拜见陛下,拜见冯相、靖武侯、狄道侯、蒙大夫、尉兵部!”
韩信站在门外对着始皇帝和一群大佬拱手,不卑不亢礼仪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