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世界博弈(六)(1 / 2)

文明破晓 绯红之月 0 字 7个月前

 苏共政治局做出吞并波罗的海三国的决定之时,已经做好了德国出兵干涉的打算。从6月26日开始行动后,苏联始终没有遭到任何军事威胁。

进入7月,英德之间的空战让两国无暇顾及。更降低了苏联的顾及,让苏联能够放手去做。苏联这几年经济很好,波罗的海三国与苏联的经贸关系比较密切,加上三国国内也有不少俄国血统的人口,吞并行动进行的十分顺利。

到了8月12日,波罗的海三国就成为了苏联的第13、14、15个加盟共和国。

在苏共政治局内,满是颂扬斯大林总书记的声音。曾经对苏共很多政策表示不满的俄国民族主义者们也改变了对苏共的看法,认为苏共代表了俄国的利益。

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后,斯大林才联络中国,希望派遣苏共外交人民委员会委员莫洛托夫访华。何锐是结束了中央经济会议后才看的文件,此时何锐累的要死,完全没有继续工作的心情。

法国战败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中法合作的核心是维护强势法郎。由于法郎与中国汇率稳定,法郎强势就意味着中国元强势。随着法国的战败,强势法郎不复存在。中国为了不与纳粹德国合作,不得不切断了与法国的经贸往来。现在,中国元只能依靠中国自己来支撑。

国务院经济工作小组的同志们虽然在过去十几年中拼命学习各种国际金融知识,增加工作经验,面对独立建设一个中国元为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的紧迫现状,这帮家伙们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何锐只是知道些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条件,国务院的同志们在金融领域上的具体知识可比何锐丰富得多。所以工作会议就成了一个资金申请会议,为了建成国际金融体系,首先要假设大量的专用通讯线路,之后还需要保护这些通讯线路。金融霸权必须建立在军事霸权的基础之上,没有军事霸权的保护,连通讯设备的安全都无法保证。

靠在椅子上休息了好一阵,何锐才拿起了必须处理的几份报告。第一份就是苏联想派遣特使前来的消息,在旁边的文件是苏联如何吞并波罗的海三国的过程。

何锐并没读过波罗的海三国被吞并的具体过程,此时抱着把这个当做娱乐读物看的心情读了起来。

苏联先是扶植起波罗的海三国内的亲苏政党,之后在波罗的海三国旁边搞大规模军事演习。波罗的海三国人口加起来还没1940年的苏联军队多,被这大规模军事演习下的瑟瑟发抖。随即与苏联签署了和平条约,条约中规定,一旦波罗的海三国出现不稳定情况,苏联有权帮助三国政府恢复秩序。

通过条约获得进入波罗的海三国的权力,苏联确定这三国没有和苏联开战的勇气。随即以“苏军士兵走失”为借口,挥军进入波罗的海三国。

执行到这一步,有了吞并波兰东部经验的苏联就感觉很熟悉了。将波罗的海三国的军队解除武装,干掉反对者,尤其是知识分子阶层。之后将苏联扶植的政党推上执政党的位置,执政党签署了与苏联合并的协议,到了8月12日,波罗的海三国中的最后一个国家拉脱维亚被苏联吞并。

“哈哈!”何锐笑着把资料扔回到桌子上。日本会搞“士兵走失”,苏联搞的居然是相同的把戏,这个点的确让何锐心情得到了大大舒缓。

再拿起苏联派遣特使的报告,何锐觉得斯大林总书记要么是飘了,要么是过于紧张。还有一种可能,斯大林为德国的战斗力而紧张,同时为了实现俄国民族主义理念而飘了。

何锐不在乎斯大林本人的心路历史。中国南下接管印度支那前,先通知了苏联与世界各国。而苏联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并没有事先告知中国,这在外交上属于对中国表达极为不信任的态度。现在派莫洛托夫来见何锐,斯大林真的是想太多。

如果何锐此时见了莫洛托夫,就等于是以苏联小弟自居。何锐怎么可能答应。想了想,何锐在文件上批示,“这只是一场外交部长级别的会面。”

首发&:塔>-读小说

中国外交部到8月15日给苏联回电,中国外长李时光将与莫洛托夫会面。原本中国外交部想用更低的待遇接待莫洛托夫,譬如派东欧司司长见莫洛托夫。但当下的世界烽烟四起,欧洲战争并没有熄灭的迹象,在这种时候不适合对苏联表达的过于强硬。这才做出了一点点的妥协。

消息传回到苏共政治局,立刻引发了一阵对何锐的嘲讽。在苏共政治局委员们看来,何锐这就是又当又立。中国可以吞并法属印度支那,凭什么苏联就不能收回波罗的海三国?!

布哈林就猛烈抨击道:“中国已经显现出帝国主义的傲慢,这很危险!”

如此发言得到了相当多苏联政治局委员们的赞同。斯大林则慢慢抽着烟斗,思忖着何锐到底是什么意思。

出于政治上的礼貌,中国南下接管法属印度支哪前,已经将行动告知给了斯大林。斯大林认为中国也许并不是真的想将法属印度支那变成中国的国土,大概会继续按照朝鲜模式去经营,朝鲜模式在苏联看来就是建立起卫星国。

苏联研究机构认真研究过中国建设势力范围的模式,给苏共中央的报告中还引用了不少欧洲学者的观点。欧洲学者用中国传统的“天朝朝贡制度”与何锐处置朝鲜、阿萨姆、上缅甸的行动对比,推导出何锐现在的手段是中国传统建立势力范围手段的结论。

斯大林并不认为何锐是一个傲慢的人,中国当下的反应让斯大林感觉到很不解。

苏共中央成员并不认为中国现在的态度对苏共很重要,讨论的方向很快就转入如何应对来自德国的压力。紧跟斯大林政策的委员们认为,只要苏联在1942年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实力就位居世界第三,冠绝欧洲。

这是非常扎实的巨大优势,苏联在原材料采集(采矿)业,原材料加工以及军工技术领域方面追平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代差,军事装备产量远超德国。BIqupai.c0m

虽然苏联的轻工业品产量差强人意,但是中国为了获得苏联的原材料,在轻工业品贸易上没有设置任何障碍。苏联的原材料采集业有着非常巨大的产能,足以用原材料支付中苏两国的贸易额度。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所以苏共中央大部分领导人都认为,既然从任何角度来看,苏联都将一飞冲天,现在要做的是拖到1943年初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的那天。

斯大林此时也将何锐的事情抛在一边,与政治局的同志们就此事进行了讨论。讨论了好一阵,斯大林最终决定,在当下苏德边境上开始修建防线。现在已经是1941年8月,距离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还有28个月。以苏联修建城市附近筑垒地区的经验,14个月就足够完成基本的筑垒地区建设。在第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同时,筑垒地区全部完工,这是最好的结果。

苏共领导们在纸面上勾勒出美好的未来,就将计划方案交给下面去执行。8月18日,红军总参谋长朱可夫亲自来见斯大林。斯大林正觉得朱可夫来得太快,就听朱可夫说道:“斯大林总书记,我认为这个计划不可行。”

有胆量当面反对斯大林的人并不多,但斯大林觉得还是应该听听朱可夫的想法,就冷着脸示意朱可夫说下去。

朱可夫并没有客气,他告诉斯大林,通过西欧战役的进程可以确定,苏联红军对未来战争的整体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当下的苏联红军的训练以及组织水平,根本没办法打出与德国国防军同样水平的战争。既然没能力打出这样的仗,就不应该将苏联红军派到德军能够轻易攻击到的位置上去。

至于苏共政治局提出的那个看似完美的方案,朱可夫认为这计划里面充满了一厢情愿的态度。如果只是完成筑垒地区,最好是完成一个筑垒地区就派去相应的部队。现在将大兵团放到波兰地区,还要部队进行克制,决不能挑衅纳粹德国。朱可夫是搞不清楚两者存在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