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十六章 民练之事(2 / 2)

遥控大明 短头发 0 字 2022-05-17

前番已经弄出了好几个假的捷报让朝廷颜面扫地,皇帝陛下正在气头上,还敢用假的捷报邀功?你的胆子也太大了吧?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真的打了胜仗,那也是兵部衙门的事情,或者是由地方将领通过司务司把捷报传过来,你说你一个御史言官报的哪门子大捷啊?这也太假了点吧?

能够成为朝堂上文武诸臣瞩目的焦点,让施御史小小的得意了一下,继续用更加洪亮的声音说道:“东平一战,歼敌万余,解救百姓四万四千六百余,格毙敌酋爱新觉罗博洛,鲁南一带局面为之一清……”

东平?听到这两个字,崇祯皇帝的脸色顿时一喜,腾的站起身来。

副都御史施邦昭赶紧把报捷的手本递了上去。

看了这份报捷的手本之后,崇祯皇帝的脸色终于好看了很多,用一种异常轻松的语气说道:“朕一直都在等东平的战报,果然不复朕望,朝廷的体面终于算是挣回来一些。”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崇祯皇帝接到的全都是战败的消息,纵然有几份捷报也是在弄虚作假。只有关于东平一战的消息还略微有些指望。因为早在副都御史施邦昭的这份报捷手本之前,崇祯皇帝就已经接到了两份类似的捷报,只是一直担心再弄出假捷报的闹剧,并不怎么敢相信。

头一份捷报来自东昌郡王朱宏治,据他所说,东昌郡王府上上下下团结一心与鞑子死战到底,虽屡屡出现千钧一发的危机情形,却终于打退了鞑子的进攻。不仅毙敌三千,还当场格杀了老奴酋的嫡孙爱新觉罗博洛,战果甚是辉煌。

对于东昌郡王朱宏治奏报的大捷,崇祯皇帝压根就没有信过一个字。

直隶、山东一代的诸王几乎被鞑子一扫而空,连鲁王都自杀了,一个小小的东昌郡王还能真的和鞑子大军打个你死我活?按照大明祖制,诸王是不能有私兵的,他哪里来的军马?凭什么和鞑子硬碰硬的打一个多月?就算东昌郡王号召当地百姓拼死抵抗,也不可能打得过穷凶极恶的满洲战兵。

和东昌郡王的捷报相比,第二份捷报就更加的离奇了,居然是来自南直隶(南京)。

按照南直隶那边的说法,他们听说鞑子破关的消息之后,马上就组织了淮扬一带的忠勇民练北上迎敌。经过几次血战之后,不仅击退了凶焰正盛的满洲大军,还干掉了包括博洛在内的一众敌军高级首脑,让敌军陷入群贼无首的境地。

崇祯皇帝非常清楚南直隶那边的官场是什么样子,那群官员见到好处就会争先恐后,恨不得刮地三尺。明明是山东一带的战乱,关淮扬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会组织民练去到山东助战?大明朝的官员好像还没有公忠勤勉到这个份儿上吧?

短短数日之内,就有两份关于东平一战的捷报,按照崇祯皇帝的设想,那边就算是没有真正的大捷,至少也像模像样的打过一场,不像别的地方那样畏敌如虎不敢出战。

副都御史施邦昭的这份报捷的手本说的很清楚,是一个叫文秀之的低级御史在去往南直隶上任的路上与鞑子兵遭遇,因为事起仓促,为了自保只能和路经此地的扬州旅商一起深入虎穴,仰赖皇帝陛下的洪福,又有低级御史文秀之临危不乱镇定从容的指挥,激发了那些旅商的忠勇之心,一番血拼之后终于取得辉煌大胜。

和前两份语焉不详的捷报相比,这个手本就要详细很多,不仅有那一战的详细经过,还有具体的战果和参战人员的名单,甚至连战死的旅商姓名和籍贯都写的很清楚,可信度极高。而且方方面面只要和这场战斗稍微扯上点关系的人员都在争功,愈发证明了此事不虚。

做了十几年的大明皇帝,崇祯对官员们弄虚作假的那一套早已心中有数。虽然东平一战好像真是打了场胜仗,却绝无可能真的“歼敌万余”。

鞑子入关大掠之时,总共才多少人马?怎么可能被一个御史带领下的旅商歼灭一万多?

明明知道官员们把战报上的数字夸大了很多倍,崇祯皇帝也不准备深究了。因为如果没有这场胜利,没有格毙那个叫做博洛的鞑子首领,大明朝的脸面就彻底丢光了。

“民心可用,有功人等厚加封赏。”

只说这一句话之后,崇祯皇帝就不再多言,而是开始认真的琢磨起“民练”二字。

官军有百万之众,不仅要剿灭闯贼和西贼等暴民,还要和鞑子作战,素来败多胜少。大明朝早已伏莽处处遍地烽烟,因为国库空虚就算是拆了东墙补西墙都已经补不过来了。

既然民心可用,何不多起民练?

既能省下一大笔军饷开支,还能抵御贼兵和辽鞑,或许值得一试。

“诸卿,民练之事虽早有谋划,却未为要,以眹观之,不妨兴之盛之。”

崇祯初年,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倒台,以清流自居的东林官员大行其道,无论是在舆论还是声势上都达到了一个巅峰。奈何既无财权又无兵权,始终受制于勋臣,尤其是军事方面,除了喊几句一文不值的口号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

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一个机会,自然要趁机抓一抓兵权。

当天夜晚,都御史李邦华和副都御史施邦昭密议一番,给南直隶(南京)那边的同僚修书一封:朝廷将大起民练,当务之要是要抓权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