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第八十七章 清明事变(4)(1 / 2)

遥控大明 短头发 0 字 2022-05-17

 扬州旧城兴建于元末,和宜居的新城相比,依旧保留着浓重的军事色彩。

大元朝末年,群雄并起烽烟遍地,那个时代修建的扬州城(就是旧城)并不怎么考虑居住的便利,而是为了力求最大限度发挥出军事作用。时至今日,这种风格依旧十分明显,尤其是旧城四门(老扬州城其实有五座城门,小东门没有计算在内),体现的尤其突出。

坚固厚实的城墙外挖掘出宽阔的护城河,引水灌满,护卫着整个扬州城的北面。城墙上分列着两座塔楼和一处寮塔,下面还有藏兵洞和隔门等附属设施,相当的坚固。

这样的城楼和城墙,很难从外部攻破,其中也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若是从城内动手的话,轻而易举就可以隔断、封锁,很容易就可以让外面的人进不来里边的人出不去。

自太祖洪武皇帝开国以来,扬州承平日久,所谓的军事作用也就成了摆设。虽说城外就是扬州军的驻地,但平日里这边只有二十四个守门的兵丁,其中还有一半是负责收取厘金的税丁。

庄有财带着本部人马赶过来之后,那守城门的从九品小官根本就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叫嚷着要庄有财出示换防的书文。

哪里有什么书文?

庄有财非常清楚所谓的“换防”是怎么回事:分明就是封锁全城,隔绝扬州的内外交通。所以也懒得和那个小吏纠缠,狠狠的抽了他几枪杆子,将守门的士兵和留守的税丁一股脑的赶近城门洞旁边的耳房当中,用大铁链子一锁,顺顺当当的完成了“换防”的“流程”,率领民兵接管了扬州北门。

因为城门上的守军全部给庄有财给锁在小屋子里,甚至根本就没有人知道荡虏将军已经派人接管了扬州北大门。

没有上级的书文就接管如此重要的咽喉之地,甚至连个像样的理由都拿不出,按照庄有财的估计,肯定会爆发激烈的冲突,甚至还有可能会见一点血,并且为此做好了准备。

奇怪的是,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除了用枪杆子抽打那个抽城门的小军官几下之外,什么都没有发生,就真顺风顺水的把扬州指挥使司的人马给隔在了城外。

若是敌军真的潜入到了城中,如此轻易就可以拿下一座城门,绝对是一件不敢想象的灾难。由此可见,大明朝的官军连最起码的战备思想都没有,只是浑浑噩噩的醉生梦死。

冬夜漫长,寒风刺骨,守在北门一直过了卯时仲刻,才有另一拨看守城门的官军前来正式换防。

和前半夜一样,庄有财没有做任何解释,就把那一小群扬州指挥使司的守门官兵赶进了另外一座耳房当中,大铁链子一落,用同样的手法把他们锁在里边。要是有人大喊大叫,就隔着窗户用枪杆子朝里边乱捅一气,很快他们就乖乖的闭嘴了。

接连两拨守城门的士兵被庄有财“囚禁”起来,就算指挥使司的老爷们是一头蠢猪,也应该知道这边出事了,也应该赶过来看看情形了吧。

庄有财还是过高的估计了指挥使司那一群高官们的警惕性和职业操守:居然还是没有人来,连一个鬼影子都没有过来。

也许,指挥使司衙门里大大小小的军官们还在睡大觉,根本就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卯时已过,整整一夜就这么平平安安的过去了。

今天是清明节气,一年当中很重要的节日。

随着天光渐渐方亮,老百姓们提着装有纸钱、香烛、供品的篮子纷纷上街,准备去城外的墓地去祭扫一番,却惊讶的发现城门依旧紧闭未开。平时里看城门的那些兵丁已经换了人。

现在守城门的这些人,全都是一水儿的皂色军衣,一个手持刀枪挺胸昂首。

这分明就是淮扬民练的制式军装啊。

淮扬民练的民兵们怎么来守城门了呢?真是好生奇怪!

老百姓们不会想太多,他们只想尽快出城给九泉之下的亲人去祭祀洒扫,好尽快回来做原本安排的事情。

出城?城门已经锁死,谁也出不去了。

当然,庄有财是不会这么说的,他给了这些急于出城的老百姓一个非常合情合理的解释,至少听起来比较合乎情理:吊桥的转闸换掉了,城门外的吊桥根本放不下去,所以谁也别想出去。

至于说那个生铁铸造而成的转闸什么时候能够修好,那就是只有天知道的事情了。

城门旁边耳房之后的转闸有磨盘大小,完全由生铁铸造而成,应该很结实才对。这个东西每天都要操作使用,好端端的怎能会突然坏掉呢?

转闸是一种傻大笨粗的生铁疙瘩,看起来虽然蠢笨,却最是坚固耐用,之所以在这么“恰到好处”的时间里坏掉,原因只有一个:人为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