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一百零七章 江北防线(上)(1 / 2)

遥控大明 短头发 0 字 2022-05-17

 荡虏军北上援鲁,很快就收到了奇效。

“博平、清平、冠县诸贼纷纷而逃,党邑归顺。”短短数日之内,连下四县,可谓战果辉煌。

这当然只是纸面上的战报,其实根本就没有爆发什么惨烈的战斗,甚至连真正意义上的大战都没有发生过。

荡虏强兵名动天下,那些个打着闯军旗号的乱党本就是乌合之众,见到荡虏军的旗帜就一哄而散,东昌郡王非常顺利的接连“收复”四个县城。趁此新胜之威,纠集人马扫荡乡野,只发了几道取出贼寇的檄文,早已经看清楚了风向的地方士绅纷纷响应,眨眼之间,大半个东昌府就又重新挂起了大明的旗号。

如此顺利的进展让整个山东目瞪口呆,马上就起了连锁反应。

东平郡王也有样学样,以公开的形式邀请荡虏军协助剿贼,李乙丑马上做出积极回应,准备在月内再次派遣军马,荡平东平一带的乱贼。

这等于是彻底打开了淮扬和山东之间的通道,鲁西、鲁南将成为荡虏军实际影响的区域。

如此一片大好的形势,却遭到了江南的激烈反对。

不管使用多么冠冕堂皇的借口,荡虏军提兵北上,都是没有上命的“妄行”,本就犯了国朝的大忌,尤其还和藩王勾结,更是大忌中的大忌。

江南士林对此口诛笔伐,很多读书种子甚至点名道谢的大骂李乙丑是当代的活曹操,要趁着时局动荡的机会行割据之事。

对于铺天盖地的职责李乙丑根本就懒得理会,依旧故我,紧锣密鼓的安排着北上东平的诸般事宜。短短几日之后,所有职责的声音全部偃旗息鼓,那些大骂李乙丑要行“割据藩镇”之举的读书人全都闭嘴了。

原因非常简单:凤阳总督马士英联合四镇官军,提淮右之兵对江南形成威胁之势,护送福王到了南京。用武力胁迫诸臣,把福王送上了“监国”的位置上。据一些消息灵通人士的传闻,马士英等人正在筹划拥立福王为大明之主,连登基之事都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

要说和藩王勾结,江南可比李乙丑要严重的多。李乙丑提兵援鲁,好歹还是做着剿贼的事情,马士英却行的是私自“拥立”之举,准备凭借武力给大明朝弄一个新皇帝出来。

没过几天,种种传闻竟然成真,刚刚戴上“监国”大帽子的福王竟然真的在南京称帝,连年后都拟好了:弘光。

“立贤”“立嫡”的争论由来已久,福王上位并不算多么意外的事情,真正让那些读书种子愤愤难平的是马士英的反复无常。

马士英原本确实是准备拥立福王的,后被史可法说服,愿意和清流一派的读书人一起拥立更加贤明的潞王。有了凤督的支持,立贤派曾经一度占据上风,甚至天真的以为“素有贤名”的潞王就是中兴大明的真龙天子。想不到的是,马士英玩儿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转过脸去就把“立贤”派给卖了个干干净净,提重兵护送福王到了南京,强行拥立之事,把福王扶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

拥立首功的马士英顺利入阁,成为新朝最重要的阁臣,大肆培植私党,拼命排挤清流诸臣,很多以前自认为“大有前途”的官员干脆直接就被扫地出门了。连史可法本人都被排挤出了核心中枢,挂着东阁大学士和兵部尚书的衔,督师江北。

其实这个时候李闯战败的消息早已传来,吴三桂和八旗辫子兵勾结,在一片石大败闯军,战败之后的李闯匆匆忙忙的在京城举行了一个登基称帝的仪式之后,就在吴三桂和八旗兵的追赶下撤出了京城。

对于这个局势,江南新朝不仅没有足够的警惕,反而欢欣鼓舞,“联虏灭寇”的呼声日渐高涨。不过多尔衮却不给江南一点面子,一面派阿济格、鳌拜等八旗勋贵继续追击李闯,一面安排多铎率军侵入到大明故地,“为大明皇帝复仇”的口号彻底成了臭不可闻的擦脚步。

局面如此繁杂动荡,江南新朝依旧醉生梦死内斗不止,不幸中的大幸是刚刚上任的江北督师史可法似乎已经看到了眼前局势的凶险,开始着手布置江北防务。

在淮右、长江以西成为四镇的上疏已经奏报给了新朝,纸面上的工作已基本完成,剩下就看具体的执行能力了。

五月十六,史可法于孙启功一起来到扬州,隔了一日之后,便于扬州知府任民育一起面晤了荡虏将军李乙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