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最后一位守夜人归位:大游侠狄烈(上)(1 / 2)

大离守夜人 忍者枭 0 字 6个月前

 大离朝,千疮百孔,万业待兴。

各类事项,繁杂如牛毛,可谓千头万绪。

现在无论军民,都需要利用别国乱战的宝贵机会休养生息。

现在绝对没有能力收复故土。

老百姓饱经战乱之苦,绝对不能再征税!

宁死让皇室饿着,也不能再征!

史斌下达了一年免税令。

大离子民,免税。

圣旨下达之处,民众欢悦。

各地军队,就食各藩。

不够的部分,军囤。

军队自己的田地种出稻麦、红薯、土豆,供应自己。

再不够的部分,由三大世家从海外利润中,为军队买粮食。

总之一粒米也别从百姓手里拿了!

一年后,再恢复征收。

这一年,大离国的百姓终于迎来了好日子。

没有蝗虫,没有各种灾祸。

一直风调雨顺,十地中,有九地取得大丰收。

百姓有吃的了。

终于能过上短暂的安定日子了。

史斌新招出来的猛将,既然有永不背叛属性,那就好了,分发各地,守卫各处险要。

内部不乱,才能迎击外敌。

那些敌国整天乱打不休,大离不惹他们,他们也不惹大离。

岳飞被封为全国兵马大元帅。

花木兰的军权,在于御林军,护卫皇帝的安全。

史斌遴选各地贤才,不问出身,不管你家富有还是贫贱,只要有才华,可堪大用,一律破格录用。

因为古代没有商律,导致很多大离商人不注重契约,没有契约精神,随意为了自己的利益毁约,不考虑对方利益。

而这样一来,轻者让对方损钱,重则让对方赔光。

那对方肯定不干啊,必然要和他拼命,最后又酿成刑事案件。

史斌集思广益,和手下文臣一起,询问商民和有见识的百姓的意见,编写了大离朝第一部《商律》。

《户婚律》《民事律》《行政律》等新法律,也都陆续一一编撰。

清官在朝,守夜人在野,各相呼应,严惩为了挣钱,没有底线的奸商。

坑人钱财者不处刑,但十倍重罚。

以次充好者,以假乱真者,以此物充彼物骗人者,一律重罚。

而把过期鱼干,或是肉干或是其它粮食出卖,致人伤亡者,罚光全家财物,处刑二十年!

大商户出场过期有毒食物,致大量百姓伤亡者,处死刑!

绝不姑息。

大离朝商人,有很多毛病,没有契约精神,没有做人的底线,为了挣钱,不择手段,以前出了事只要贿赂官员即可。

现在不行了。

守夜人绝对不饶之,严重者,逮住直接杀。

老百姓对守夜人的欢喜和崇拜程度已经到达历朝历代之最。

守夜人挑选之严格,非德才兼备者不能当之。

而一旦犯戒律,处罚是特别严的,没人愿意犯戒。

何况现在这工作,有身位,有地位,朝廷供应他们的饮食,最好的酒肉,无偿供应!

皇帝自己省吃俭用,却不委屈他们!

无论从道德上还是法律上,没有守夜人舍得毁掉自己的声望。

你不贪,也能过上高官厚禄的日子,那何必贪呢。

他们采集各地风俗要旨,朝廷有哪些缺陷弊政,他们的第一手资料往往最详实,一旦呈上来,交由六部九卿会议,皇帝都能拍板通过。

对民生有用的政策,提出议案的守夜人还要被重赏。

众百姓经常有人议论,我就是能力不行,要不然我也想当守夜人。

在大齐国,亦有无数百姓这样想。

大齐国,是折可求帮助景国建立的。

但现在折可求被独孤逸宰了,景国也被史斌间接灭掉了。

大齐国却还在。

这里还有十七个拿着假守夜令的守夜人。

这十七位好汉,活动范围不敢出这大齐领土,怕有性命之忧。

以前着实骗了一些无知百姓,还有一些无知少女。

后来折可求被杀后,轰动天下,人们才知道这些守夜人是假的。

但你知道也没用啊。

比暴力,比不过他,他们手上有军队。

大齐皇帝叫张邦,这名字起的,以为带邦,就能和刘邦一样。

张邦支持这十七个假守夜人,所以他们在大齐国胡作非为,欺男霸女,没人敢惹。

无数百姓真想一刀捅之,可是没那能力。

而再怎么恨他们,见到他们挂着腰牌出来时,也得恭恭敬敬下拜。

露出一丁点不尊敬来,直接杀。

犯不着惹他们,把命丢了。

所以那些低下的头颅中,有很多百姓心想,我要是有守夜人的本事,非杀光这帮狗屎不可。

更有行脚客商暗中聚会时偷着说:

“听说大离皇帝有十七个守夜人,还差最后一个守夜令没有派发,没找到合适人选。”

“真希望史皇帝能赶紧找到第十八个人,帮助咱们老百姓谋太平。”

“史家皇帝啥时能率大军打过来啊。”

“你急也没用,那史斌乃是出身天尊者,最怜惜百姓,兵连祸结,必定牵累百姓,他也没有余粮啊,他宁可让军队少吃点,甚至宁可自己挨饿,也不肯征百姓的税!”

“对,史皇帝下了圣旨,一年内,不征税,这都第十一个月了,大离境内的老百姓可是攒了好多粮食呢。皇帝一言九鼎,不肯欺骗百姓的。”

“可惜咱们还得交这么重的税,唉,张邦这贼畜生……真希望史皇帝早点解救咱们。”

……

这几个行脚客商躲在客店里吃饭,关了门偷偷说话。

可是那些假守夜人,不干别的,不替百姓做主,竟然专门刺探,监视过往百姓!

真是太LOW了。

不为百姓干人事,还强迫百姓尊敬他们。

这几个百姓说的正过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