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扑街作者的野望(2 / 2)

就比如他正在看的这首《点绛唇》。

“明月清风,星宿点点三更露。”

“梦云晓雾,依稀情人路。”

“碧海银沙,伊人在何处。”

“花无数。问花无语。春风随人去”

作者的文笔是不错,挺有灵性。这首词中所选取的一些意象月、风、星、梦云、露、雾、海、沙、花,乍看起来很丰富,也有美感。

但是仔细一琢磨,易小禾就发现了问题之所在,这首诗的作者把时空拉得太大,引用之物多而杂,显得散乱。而且句与句之间缺少铺陈,这就导致整首诗的意境不连贯。

易小禾看得别扭,一时手痒,也没想太多,便把自己的见解发到了评论区里。

接下来,易小禾又陆续将几首古体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一指出,并且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其实,在之前的世界中,早已有专门研究古诗词这一块的权威专家,对创作古诗词过程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过,而这个世界的古诗词研究并没有那么透彻。

考虑了一番,易小禾最终在诗词版块上传了一首他非常喜欢的名篇——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

南城大学,文学院大楼某教师办公室里。

“选用意象过多,而稍显散乱,缺少铺陈,意境不连贯。说的什么啊,我这首词老师看过后都说不错的。”

刘玫,南大文学院资深教师,在文学领域也有一定的名气。此时在文学网上看到在有人这么评价自己的作品,心里自然有些不舒服。

这个“南城诗狂”是谁?印象中在南城文学圈里没有这么一号人啊。还敢自称诗狂,语气倒不小,我倒要看看你哪来的自信。

刘玫点开“南城诗狂”的头像,查看他所发表的作品,却发现只有一首《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读完到这里,刘玫整个人愣住了。并不是因为这词写得不好,而是实在写得太好了。

作为一名教授汉语言文学的老师,她的文学素养当然不低。

这首词作品内容看似简简单单,普普通通。

然而上段三句十八字,九个名词连缀成书画,没有一个虚造硬加的词,不同的景物天衣无缝地和谐地造化在—起,勾勒出一幅形象的画面,不得不令人拍案道奇。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下半段笔锋一转,叙述羁旅漂泊的词人命运坎坷的悲凉与孤独,化景为情,情从景出。深层的意境,跃然跳出。

刘玫再三诵读,回味无穷。一首《天净沙·秋思》,竟让她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

她这时是真的服了,心里已经把这个“南城诗狂”当成是某个人生阅历非常丰富之人,这才能写出这般佳作。

此时再回过头来细看“南城诗狂”先前对她写的那首《点绛唇》的评价,倒真的有些道理。

刘玫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老师您好,我是小玫。”

“我在咱们南城文学网上发现一人写词特别棒,不知道是不是您的朋友。”

“他在在文学网上的名字叫‘南城诗狂’,您老回头有空帮忙问问。我一会把那作品给您发过去。”

“哎,好嘞,老师。等我忙完学校这边的诗歌征文比赛就去看望您老。”

“好,那您保重身体,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