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之间有人情往来不要紧,此乃人之常情谁都无法免俗,这方面就连帝王都没奈何。可是你得守着官场上的规矩,大明立国这些年,就没听说过谁家主动为了收礼而收礼的。
明朝中后期倒是有王振严嵩等jiān臣主动大肆收取贿赂,问题如今乃是明初,即使是那时也有的是官员进行弹劾,至于有没有用就两说了。
幸好徐汶哥俩虽然不大懂得官场规矩,其他人都明白的很,没有留下贿赂的证据,顶多是些礼帖和薄礼,再说一个侍卫一个秀才,即使送上厚礼又能如何?
是以朱元璋并不重视此事,随便派人一查,敢情就是徐家三兄弟没事找事玩。纯粹为了面子显摆而已,而且徐灏本人还没参与其中,事发之时人已经离开京城了。
送礼的官员里面,大臣勋贵是不少,问题是公侯王卿确实和徐灏有着人情上的往来,各家婚丧嫁娶时徐灏几乎都去过,属于光明正大的礼尚往来,至于一些普通官员都是些不值钱的土特产,所谓法不责众。
朱元璋敏锐的发觉此事很有蹊跷,这么多位官员同一时间给徐家送礼。明面上是礼尚往来,实际上大有文章,似乎隐隐间有要徐灏好看的深意在里面。按照以往处置此等事的惯例,此等招摇之人往往会丢官罢职。
老朱同志认为是冲着自己来的,这些年来因贪污受贿处死的官员太多了,是以文武百官都有怨气,因此纷纷借此事来发泄一下不满。
朱元璋国事缠身jing力每况愈下,没心思追究此事,想等徐灏返京之后再说。到时当面斥责一顿,jing告他下不为例,而徐汶徐济哥俩因身份地位太过无足重轻,压根就不放在皇帝眼里。
晚上和张美人闲聊时。就把此事当做一桩趣闻说了出来,张美人当即表示要力挺侄儿,貌似理由和很多人都一样,纯是为了情面和义气。老朱同志当时心里一动,没有出言反对。
正当王玉继续吹嘘的时候,有人大喊道:“快派人去禀报夫人。宫里来人了,快大开中门迎接。”
这一声喊叫,唬的徐家上下乱成了一团,有的人跑向大门口,有的人则往内宅飞奔而去。
李秋黑着脸跑了出来,狠狠瞪了眼一头雾水的王玉,赶忙冲到大门前,看清来人的穿着品级,叫道:“都慌张什么,此乃内侍公公,不是传旨太监,无需准备香案惊动老太君和夫人她们。”
徐家下人顿时心情放松下来,又有人跑去通知内宅,正鸡飞狗跳的千寿堂渐渐归于平静。
王玉见状奇怪的道:“内廷的公公来咱家做什么?”
李秋清楚这一准是宫里张美人的身边之人,没有解释,走上前去请人家进府。
那公公大概三十岁左右,白面无须文质彬彬的,含笑抬脚打侧门进入,身后跟着八个小黄门,抬着一旦用红绸子包裹的礼物。
一进来,公公明知站在面前的乃是李秋,却故意大声问道:“哪位名叫李秋,出来说话。”
李秋一愣,忙说道:“小人就是。”
公公笑了笑,看了看周遭纷纷聚过来的下人们,很满意惊动了这么多人,稍微等了片刻,人更多了,扶老携幼的都赶过来瞧热闹。
公公不紧不慢的道:“咱家今ri来此,是专程奉陛下和张娘娘的好意,听闻贵府老太君的孙女即将出嫁,表示一下礼敬长者的心意,非是旨意,就无需惊动老太君出来接旨。”
徐家人顿时了,竟然连皇didu来送礼,这份荣耀就连府上都从来没有过,而且指名道姓点出李秋的名字,可想而知根子是出自三少爷身上,这下子李家算是得了天大的面子,再没有比这更风光体面了。
王玉早唬的面无血sè,恨不得狠狠给自己一巴掌,早知李家能搬动陛下出头,何苦一门心思的斗气呢?这下完了,不但自己从此要沦为全家笑柄,被笑话自不量力,更是和李家结下了大仇。
那公公轻轻抬了下手,顷刻间人们安静了下来,人人都竖起了耳朵,微笑道:“张娘娘听闻徐大人的亲随李秋也要娶妻,因娘娘认了徐大人为干儿子,顺便托付咱家赏赐一份心意,一套吉服送给新郎官,一套首饰送与新娘子,还请笑纳。”
下人们越发吃惊和欢喜,这有了娘娘的提携,李家可谓完胜王家了,二房也因此大可脱离出来自立门楣,三少爷也有了duli支撑门户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