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一)(2 / 2)

人们激动的欢呼着,丝毫不吝啬自己的热情,在有意的引导下,人们也开始跟唱《党军兄弟之歌》。</p>

这是一首特别的歌曲,在军歌盛行的年代,里面少了一些慷慨激昂,更多的是在强调民族需要团结,应该避免任何内部的矛盾,日耳曼人应该将枪口对外,屠杀任何一个同族都是可耻的行为。</p>

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p>

阅兵队伍由柏林的各个主街道向兴登堡广场集合,途径勃兰登堡门时,队伍稍微停顿了一下。会停顿下来也是极其富有含意的,勃兰登堡门位于巴黎广场的西侧,会建造这么一座古典主义风格的砂岩建筑,主要是为了纪念1814年普鲁士军队在解放战争中占领巴黎。</p>

勃兰登堡门以雅典卫城的城门作为蓝本,设计者是普鲁士建筑师朗汉斯。由12根各15米高、底部直径1.75米的多立克柱式立柱支撑着平顶,东西两侧各有6根,依照爱奥尼柱式雕刻,前后立柱之间为墙,将门楼分隔成5个大门,正中间的通道略宽,曾经是为皇家成员通行设计的,在目前而言,正中间的通道也还没有人敢通行。</p>

徐阳的车队在勃兰登堡门的正中间通行道前停下。在徐阳的授意下,各个步兵方阵的士兵把步枪从肩膀上卸下来,拉枪上膛,将枪口对准天空,在军官的口令中,士兵扣动扳机,整齐的五声枪响过后士兵整齐装弹,再次将枪口指向天空,如此重复三次,这才将步枪重新跨在肩膀上。</p>

徐阳将目光从勃兰登堡门的胜利女神雕像身上收回来,随即向司机说:“绕开正中间的通行道。”</p>

胜利女神雕像在1806年被拿破仑劫持回了巴黎,但他还没来得及将雕像在巴黎竖立起来,就失去了政权。胜利女神雕像在1814年回到了柏林,柏林人将这座失而复得的雕像称为归来的马车(德语在进行修复的同时,雕像上的橡树花环中还被添加了象征权力的铁十字勋章,这枚普鲁士铁十字勋章是申克尔在1813年根据腓特烈威廉三世的建议设计的,如今是德意志第三帝国国防军的标志。</p>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目前没有任何人敢于从正中间走过勃兰登堡门,就算是目前的徐阳也不敢,在日耳曼人眼中,那里不单代表独裁、至高无上,还有一项重大的含意,那便是英雄。</p>

徐阳想独裁,但是他目前还做不到,他也自认不是英雄,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绕行是最合适的方式。</p>

兴登堡广场曾经是阿道夫希特勒为了举行保罗冯兴登堡丧礼而建造的广场,这场葬礼被誉为目前世界上最隆在兴登堡广场宣誓、就职,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第一任集总统和总理权力于一身的帝国元首,也在这里亲手埋葬了一度主导德意志的魏玛共和道夫希特勒也成了历史,新崛起的斯达克家族主导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然而有一件事情却未得到改变,那就是从国外带到德国的民主。民主是什么?恐怕很难定义。其实日耳曼人不喜欢民主,他们几百年来受到的教育是听从领袖,按照领袖的意愿做一些连自己都不明白有什么含意的工作。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实际说来,几代人累积下来的观念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事情,所以也才有了某些人的崛起。</p>

徐阳在兴登堡广场待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他只寥寥发言了几句,就将整个活动的主导权交给了戈培尔这个宣传大师。</p>

很坦白的说,徐阳目前有许多事情应该去做,比如先回家和许久没有见面的妻子温存一晚……</p>

隔天,徐阳破天荒的将莉莉雅安斯达克(妇女跟随夫姓)待在身旁,参加了贵族和社会绅士举办的各个欢迎宴会。期间,徐阳多次为身处柏林的贵族和社会绅士介绍前线的战事发展。这些贵族和社会绅士中不乏国会议员,为,徐阳需要极力的拉拢他们,有可能的话,更是需要名言这些人在将来会获得怎么样的好处。毫不隐瞒的说,这是在做利益交换……</p>

说到选举,这次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最高选举更像是在演一场戏,因为除了徐阳被提名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一位参选人。世界各国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选举戏称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吃饱了没事做,戏弄人民的同时,也在嘲笑即将继任的下任元首。</p>

徐阳会去在意那些评论吗?毫无疑问,他当然不会去在意。更甚的说,整个日尔曼民族根本没多少人去在意,人们该做什么的同时,还是继续那么做。或许,还会有人非常气愤的定义:那些家伙在害怕我们变得强大,他们想分划我们,让我们内斗。</p>

于是乎,在有意的宣导下,还真的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p>

也许。。。只是也许。。。政治这东西真有意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