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其实解决的办法倒也不是没有(1 / 2)

 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正文卷第五十六章:其实解决的办法倒也不是没有“就算爷爷不去打仗,那土地分配不均,土地兼并的现状也压根无法改变,历朝历代皆是如此。就算能改变一城一地,也无法保证全国都如此。就好像爷爷说的利益分配论一般,这里面牵扯的人和利益太多了,上至皇亲国戚、朝中勋贵,下至府衙官员,士绅、地主,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算在我朝靠着爷爷的威名可以震慑宵小,完成土地丈量和重新分配,那到了我爹那一朝呢?”

“还是会重新出现新的勋贵阶级,他们一样也会与民夺利,土地依旧会出现分配不均的现象。到那个时候,百姓没有土地,没有生计来源,一样还是会有无数人饿死。”

这些话可不是朱瞻基信口胡说的,这是古代封建王朝社会的本质,也是历朝历代的共性问题。对利益的追逐是人的天性,根本不可能消除,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真的可能吃不上饭,真的可能会饿死的时代,对利益的追逐几乎已经转化成了生物对生命渴望的程度,是刻在基因里的天性。

对于21世纪的人而言,可能一袋米只是一袋米,没有它并不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太大的影响,可对于这个时代不同,一袋米,在很多时候就是一家人的性命。

试想在这种几乎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感受过饥饿和死亡危机的时代,那种对物质的追求,是前所未有的。

哪怕日后发达了,那种对饥饿的恐惧回忆也会让人无时无刻都处于疯狂的贪婪状态下。

这一点朱瞻基从上一世老一辈爷爷奶奶以及父母那一代的身上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差别。

一家人中哪怕收入最低的一个,其工资收入中的一部分,也完完全全能够满足一家人所有的基本食物问题。可在他小的时候,依旧能够在爷爷奶奶家的院子窗台上看见晒的树皮。

那时候他一直以为是什么特殊的药材之类的东西,可有一次听到母亲谈起时,才明白那是因为爷爷奶奶那一辈穷怕了,饿怕了,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提前晒一些在现代人看起来根本不能充当食物的东西,就是害怕在什么时候吃不上了,在危难之时充饥。

还有在生活中,哪怕是生活在繁华的都市,他们依旧可以做到每天一分钱不花。

路过看见什么瓶瓶罐罐,还会收集起来卖掉。

只要是能多赚一分钱,对于他们那一代的人而言就绝对会去做。相反,新时代的人就会考虑,值不值,想不想,和自己诗和远方的观念又是否冲突。

这就是时代的差异,而当有过这种经历的人进入到官场,手中拿到了权力后,可以轻而易举的为自己谋私的时候,一念之差,其对社会产生的危害可想而知。

而当这种状况占据了这个社会的主流,成为普遍现象时,土地皆并几乎可以说是百分之一万会发生并且愈演愈烈。

所以,朱瞻基很清楚,在现有的税收制度下,土地皆并的现象不可改变,即便靠着强权改变了一时,终有一日还是会继续反弹,甚至远超现状。

但这些问题朱瞻基知道,朱棣又何尝不明白,轻哼一声,道:“这些话随便揪个朝中大臣也知道,关键是要如何解决,你若能答的上一个合理的办法,这关便算你过了。”

听着朱棣的话,朱瞻基倒也不是没有办法,即便以他个人的脑子想不出来,但有史可鉴啊。只不过,朱瞻基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十分好奇的反问道:“爷爷,咱们说好的是考较处置政务的能力,您确定这个问题您能解决?”

既然是考较的问题,这出题之人总是要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