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你生了一个好儿子啊!(1 / 2)

 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正文卷第一百七十八章:你生了一个好儿子啊!此话落下,漫长寂静。

失去至亲的孩子,恋恋不舍的看了眼身后院子里的一切,仿佛是在跟这一切告别。

对于这个孩子而言,皇帝似乎是一个很高很虚幻的称呼。

但对于他而言,他并不理解这代表着什么。

在他的眼中,那个站在门口的将军,只是他接下来报仇雪恨的领头人。

伴随着这个场景的结束。

这一篇的戏曲也告一段落。

可此时场中的那些人,却久久不能回神。

在场的,大多数都是京城中的权贵。

但因为北京城的特殊性,这里的权贵虽然完全可以说的上是整个大明朝最顶尖的存在。

可他们不像是南京。

更不像原本北京城,也就是元朝大都得那些权贵。

他们属于一个新兴的权贵阶层。

所以他们很大一部分人或者说他们的父辈,都是经历过那个战乱年代,并且身处其中,体验过那种水深火热感受的。

所以当这样一群人在看到这一幕时,那种感受愈发的契合。

尽管这一段的戏曲与之前讲述太祖皇帝时的戏曲有很大的别差,并且在内容上也没有之前那一段来的更加直观和富有期待。

但那也只是跟太祖那一段比起来。

如果单论这一段的质量,是完全可以跟现世流传的所有戏曲来作比较的,甚至在期待感的营造上,要比所有的戏曲都更加浓郁。

当然,这并不是说戏曲没有价值。

戏曲能够流传至今,肯定是有其价值的。

但如今那舞台上所表演的戏曲,其实从本质上已经区别于传统的戏曲了。

二者存在的意义本就不同。

如今这一场的表现,与其说是戏曲,不如说是舞台剧。

在这两者之间,自然是舞台剧的现场表达和内容的传递更加直观。

这也是朱瞻基为什么选择这种表演方式,并且为此制定内容的原因。

虽然他朱瞻基对于戏曲并不了解,也没有资格去评判什么。

但戏曲在没有任何外力因素直接干扰的情况下,在后世已经被时间和事实印证了其在大众传播当中的劣势。

这是现实。

同时,这一场的表演,相比于之前太祖时候的故事,他所表演出来的内容要更需要思考一些。

其内里蕴含的道理,是需要品味的。

是需要根据本朝的一些国策去理解的。

相反,太祖时候的故事,则更加的贴合现实,是被时代和世事推着走的。

所以要更加容易理解一些。

毕竟那样的事情在民间并不少见。

就发生在老百姓的身边。

所以最终在表演结束后,在场的这些观众们并没有像之前时一样,在短暂的愣神后,便是满满的期待和兴奋。

而是持续的寂静,持续的思考。

整个现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半点的动静。

这些权贵们是这个朝代国策的见证者,甚至是参与者。

很多时候他们对于皇上和朝廷的政令和举措无法理解。

虽然表面上也能说那么一两句,但其实他们是没有直观感受的。

比如说这打仗。

说起来都知道,是边疆被袭扰,百姓流离失所。

可有多少人清楚,这简单的一句话,其背后是什么样的人间炼狱

他们不知道。

尤其是那些读书人。

他们知道,又不知道。

清楚,又不那么清楚。

可如今。

这一切,却被那些戏子们在这舞台上淋漓尽致的,赤裸裸的表现了出来。

你们没看过。

去不了。

好,给你们看看。

给你们当中很多从南方过来的朝廷命官重臣们瞧瞧。

瞧瞧这边疆,瞧瞧这边疆百姓们到底是在经历着怎么样的生活。

他们都很努力。

其实和你们这些人并没有任何的区别。

他们也在努力的往好的方向发展,他们不懒,他们也很勤恳。

可他们要面对,却不仅仅只是一个勤恳的要求。

他们想要活下去,还要无时无刻的面对那些外邦敌寇的袭扰。

都想休养生息,都想过好日子。

可谁不想呢?

那些边关边疆的百姓也想。

他们也像你们这些出生于中原江南地区的人一样,他们都想。

他们也在缴纳着朝廷的税收。

可为什么,你们可以好好的生活。

他们却不行呢?

太平、安稳,谁都愿意。

可敌人不愿意!

所以,想要太平,想要安稳,只有拿起刀。

用将士们的鲜血去捍卫他们的太平和安稳。

在场这些观众们在看完这一段后,感受很大,感想很多。

但最多的,却是那坐在会场角落中,看似平平无奇一老头的朱棣。

他是这一切的策划者。

他是这个时代王朝的‘设计师’。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他为什么要打漠北。

他为什么要‘穷兵黩武’。

不惜花费亿万,也要率领大军亲征漠北。

他为的不是自己,为的是这天下百万万的百姓。

可当他要动兵时,太子不同意,朝臣不愿意。

甚至于那些习惯了享乐的武将们,也不愿意。

天下人都在告诉他,要与民耕始,要让天下休息休息,要休养生息。

可他就算是顶着这么大的财政压力,这么多人的反对,天下无数人的抗议。

他依旧要做。

他在燕地生活了很久。

他清楚边疆,更清楚边疆百姓的生活。

打不退豺狼,哪里来的太平和安稳。

北方的狼崽子们正是虚弱的时候,若此时不动他们,此时不拿下他们。

难道要等十年后,百年后,他们强大了,越过长城冲进家里吗?

相比于世人,他朱棣看到的是未来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的事情。

所以,当老头子朱棣在看到这一段,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人理解他几十年皇帝生涯的举措时,老头子心里头的感受可想而知。

尽管这一段的演出内容中,并没有太多的话,也没有太多用文字表达的东西。

甚至于没有表演出多少的内容。

可当那舞台上的少年将军说出‘我是朱棣!跟你一起杀敌报仇的朱棣!’时,老头子的眼眶湿了。

他仿佛看到了曾经那个为国征战厮杀的少年将军。

仿佛看到了自己年少时的赤子之心。

看到了曾经就那么赤裸裸发生在自己眼前的血腥画面。

那表演中的场景,在那边疆并不少。

甚至于说这是沧海一粟。

当他朱棣为何那么记恨漠北的狼崽子,正是因为他看到了太多这样的画面。

他不知道自己要用什么样的话来欺骗自己去做什么太平君主。

他清楚,世人很多都不理解他,甚至怨恨他。

也没有办法站在他的处境上去思考问题。

可试想,如果他愿意,他站在自家老头子打下来的这些江山上,他怎么就不能做一个世人眼中的明君圣主?

他可以。

他完全可以。

说两句好话,说两句好听的。

搞点文绉绉的东西,搞出一副盛世景象。

与士大夫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