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救驾(2 / 2)

虽然仇天行并不认可,他认为抗鞑大业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要一代接替一代,要有牺牲之决心,奉献之恒心,薪火相承,精神不灭。这样,总有一代可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所以,为了抗鞑大业,生育培养抗二代也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即使陈晨对仇天行十分崇拜,可是涉及到这私人事情时,陈晨却无比顽固。哪怕是别人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亲人尽丧,再续家族的话来说服他,也没有用。

所以长相端正,权柄在握又年纪轻轻的陈晨成为了无数春闺少女的梦中情郎,可惜却最后皆是碰壁而归,暗中垂怜了。甚至还有人恼羞成怒之后造谣陈晨是喜欢男宠的。只是,这些人最后皆被打成汉奸之流,下场可想而知了。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第一营成为三个外放**建设根据地的主力营中发展最好的一支队伍,如今第一营已经有了两个县的地盘了,光山和罗山。若是算上派去支援应山的部队,一营的团丁加上民兵数量将近三万了。虽然这三万人中绝大多数都是每日两操,闲时劳作的士兵,但光看三万这个数字就绝不容小觑。

陈晨是仇天行的崇拜者,他一直牢记仇天行的每句话。仇天行说过,武器再好也要使用的人好,可若武器不好就要训练更多的人,以量变达到质变。所以,陈晨一直努力的增加士兵数量。辖地中上至五十,下至十五的男子都纳入了军士体系,不是团丁就是民兵。

虽然这看上去好像是竭泽而渔,但因为陈晨每次出征都是就地征召,从不在辖地大规模的运动作战,外加大多数的士兵都是弹压地方,上阵的都是少数而已,所以民力未曾耗尽,陈晨就这样堪堪维持这三万兵力。在满清县城通常都是数百兵卒守城的情况下,三万兵力可是有极大震慑作用的。

虽然陈晨可以凭借这三万士兵很快的席卷数县,但他还是小心翼翼的经营到手的地盘,从不轻启战端。就这样,在陈晨努力修炼内功下,第一营战力冠绝全团。

这次得知应山突然陷落,仇天行流转信阳时,陈晨是焦急万分。他不顾已经派去了一万人马,自身实力锐减到两万,依旧决定再派出一万人。若非手下苦苦哀求,否则陈晨就要亲自领兵前去。

“营长!如今我一营从三万锐减到了一万,若是你再不留在罗山坐镇,那宵小之辈乘虚作乱,我一营无法弹压地方,辖地即将大乱啊!”

曾经的第一大队的大队宣讲员,如今的一营训导官马顺福苦苦的哀求道。马顺福是一名中年人,曾经的私塾先生。和陈晨搭配的这段时间,工作勤勤恳恳,相互之间配合的也很默契,是一名很好的二把手,也是一名没有野心的二把手。

想到陈晨这么一走,马顺福就会觉得心慌,他无法想象自己怎么能**操持这两县之地。虽然陈晨比自己小了近一半年纪,但他心里却将陈晨当做了依靠。

眼前的这位青年坚毅、勇敢,擅长鼓舞同志们的士气,这一点比自己这个专职的还强。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还懂得隐忍,没有其他年轻人那样的毛躁,这就难得可贵了。在几次与鞑子交手中,也表现出了很好的谋划能力。

所以,在马顺福心中,陈晨是一营的主心骨,是留守的不二人物。当然,在心里的最阴暗面,甚至马顺福都不敢多想的那一处角落里,还隐隐的感觉到,信阳不是善良之地,作为首脑,还是留在大本营比较好。

最终,马顺福争得了由自己领军前往信阳救驾,带去了六支**大队。如此,罗山和光山两地陷入了无比的虚弱之中,一些隐藏敌对势力开始蠢蠢欲动。

而信阳却即将成为风起云涌之地,四营的五千大军与一营的一万大军即将汇聚信阳。而单凭二营的这万余兵力还弹压的住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