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逃亡(三)(2 / 2)

听到这话,姚怀圣和李九生都大惊失色,甚至李九生身体还颤抖不已。要知道,这次李太平带去安陆的部队有许多都是两人的部队,最重要的就是其中还有数十名他们当初散尽家财时招募的弟兄,都是乡里乡亲的人啊!李九生的几名族弟就在其中。当初抗鞑时他们没死,去大复山落草时没死,阵前起义反击啸山虎时没死,这几年风风雨雨多少次艰苦战斗也没死,却不成想最后竟然死在了安陆城下。两人嘴角满是苦涩,心中哀痛不已。

相比于姚怀圣和李九生的痛心,梅仁信更关心四营接下来的战略对策,准确的说是自己的小命如何。开始时候梅仁信加入保安团只是为求保命,如今时间久了,他也渐渐地生出在保安团这个体系里谋求荣华富贵的心思了。如今天下乃是乱世,处处烽烟四起刀兵相向,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四营一灭别说荣华富贵了,就是自己的小命恐怕都没保障了。

沉吟了片刻后,梅仁信说道。

“不知营长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李太平摇了摇头道:“经此大败,心中跌宕起伏,还没有想好如何。大不了就在这铜柏和鞑子拼了吧!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营长,某有三策可解当前之危。”

“嗯?”李太平来了精神。

“上策就是全营突入陕西,在陕西建立根据地。中策是放弃泌阳和唐县,收缩兵力固守铜柏,以柏山构建防线。下策是答应南阳府方面的招降,如今我保安团尚无营长一级的高层投降,若是营长归降了鞑子,鞑子肯定会利用营长这面旗帜好好运作的,当然也会给营长更多的好处。”梅仁信一口气将话都说了出来,然后等待李太平的选择。

听到梅仁信说要投降,一旁的姚怀圣和李九生顾不上悲伤了,他们怒气冲冲的望着李九生,恨不得揪起他的衣服,好好地问问若是投降了,那先前牺牲的无数抗鞑义士们会如何看待他们这些活下来的人?难道活着就是为了投降吗?

意味深长的看了两人一眼,李太平幽幽的说道。

“下策不用考虑了,我娘的死就和鞑子有关,我与鞑子有血海深仇,是肯定不会投降鞑子的。”

听了李太平这么一说,姚怀圣和李九生这才放心下来。

停顿了一下,李太平又说道。

“中策也不好,既然放弃了大多数地盘还不如放弃到底。这些坛坛罐罐的打碎了也好,正好去另起炉灶。先生你曾经也说过金角银边草肚皮,我看还是去陕西吧!前明就是毁于发源自陕西长达十余年的农民起义的。所以我觉得陕西的群众基础很好,我们保安团去了就会很快的扎下根来。”

“我们保安团在南阳府南部能立下根来除了团结各地乡民外,还有和那些江湖上豪杰联合的因素。这次我们四营要去陕西开辟根据地,那就是要千里跋涉了。长途行军,兵贵精不贵多,物资更是要多多益善。所以我们要挑选出那些意志坚定的抗鞑战士,人数最好三千以内,以军官为主,有家属的都不要。三千人都要是精壮忠诚之士,嗯,允许中队长以上级别的军官可以携带家属加入。”

说着说着,李太平突然觉得自己思路顺畅了起来。先前的惧怕担忧不见了,整个人也逐渐兴奋了。他觉得似乎自己推开了一扇大门,发现了一个新的天地似的。

“我们放弃的地盘通通交给那些江湖好汉,让他们坚守在这里为我们分担压力。如果他们问起来,就说我们去陕西开辟新根据地了。也将那些有家有口或不愿离开的团丁提拔起来,让他们也驻扎在这里,显示我们四营还有力量在南阳府。说不定哪天我们还会回来呢!”

“这次转进陕西,我初步计划是沿着豫鄂边境走。从铜柏到新野,再穿过湖北郧阳府到达陕西兴安府。这是初步路线,具体的行军路线你们多多商量,然后制定出来后我再决定。”

见梅仁信三人都在仔细凝听,李太平最后又说了一句。

“抓紧时间,最好三日内全部办好。姚怀圣、李九生你二人负责挑选兵员,梅先生你负责收拢物资。三日后你们先行,我最后再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