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入川(二)(2 / 2)

华兴三年,鞑子大军北返,谎称楚王世子的朱容藩自夔东而来招安摇黄,妄图恢复重庆。未几,官兵不和,各自散去。武大定投降鞑子,不久之后又叛杀固原道何士元,被鞑子击败后又转回四川。

华兴五年,武大定来到成都,因为军粮匮乏选择向杨展求救,被接纳。同时,占据泸州的袁韬和富顺的呼九思也向杨展求援,皆受到了帮助。

然而袁韬和武大定两人艳羡杨展地盘富庶,在恢复实力后出兵嘉定,恩将仇报的杀死杨展,吞并其地盘。此战之后又是无数人尸横遍野,余民流落山间。

除了大西军、前明军和摇黄十三家之间的内斗屠杀外。大灾大疫也是川民大减的原因之一。此外还有虎患、缺粮等等原因。

当然,除了这些死亡原因外,更有来自鞑子方面的屠杀。

“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在这样想法下,鞑子攻打四川的过程也是一路的腥风血雨,伴随着人头滚滚,川中之民再受一番浩劫。

如今乃是华兴六年,在仇天行的前世,在此之后之后还有十年的鞑子与残明方面的拉锯战,还有三藩之乱时吴三桂兴兵入川,与鞑子交战于川。这所有的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最后川民百不余一,鞑子朝廷只能湖广填川。

好在这个时候川民数量还没有三十年后那么稀少,在叶苏的眼中,四川还是一块十分合适的根据地。只要自己能占据四川,招募人手开垦土地,那么四川还是很快就能恢复生机的。

当然选择四川还有其他原因,饱读诗书的叶苏从史书中知道。三百年前,明玉珍起事于随州,然后转进四川,成就了一番霸业。叶苏虽然领兵在应山附近与鞑子交战,但真正作为一营之长奠定了六营根基还是在随州。所以,叶苏也想跟明玉珍一样带兵进入四川,将六营扎根在川中。先前的犹豫只是因为川中历经大战人口匮乏,自己贸然进去可能会困死川中。但是叶苏也想到,既然川中人口不多,自己也可以从湖北招募,用自己的实力开发四川。

如今叶苏手中有长乐、巴东两县。占据了巴东后,六营便可以从巴东入川了。巴东一路向西,过了培石镇就是巫山县了。

前些日子,分开逃亡的唐成斌训导官也一路辗转来到了宜昌府,与叶苏汇合。这样,叶苏手中又多了三百名当初的老兵。他以这三百名老团丁为骨干,将队伍扩编成一个大队了。

既然决定入川了,那么再继续屯兵长乐县就算是浪费兵力了。再加上长乐县经过数月来的连年战事,早已经是残破不堪。于是叶苏将长乐县的人口财物都迁到了巴东县,彻底的将长乐县放弃了。巴东县是自己的出川要道,必须重兵把守。

于是叶苏安排了由唐成斌带来的团丁扩充后的一个大队固守巴东,然后又从当地民众中挑出的三千人组成预备军。叶苏任命唐成斌统帅这五千大军坐镇巴东,然后便集结了剩余的全部八千精锐在三千民夫的后勤支持下一举越过培石镇,进入了四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