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皇甫嵩的见闻(2 / 2)

这段时间,皇甫嵩没事就在高拔城闲逛,看到高拔城不管是商业还是教育这方面,都发展的很好。虽然高拔城的建筑没有洛阳里面高大宏伟,虽然高拔城的的面积远小于洛阳,但高拔城却处处充满了活力,人人有饱饭吃,没有看到一个乞丐。高拨城的人们都是精神饱满的出去干活,没看到一位因为饥饿而面黄肌瘦之人。

高拔城到处都是学堂,五岁以上的小孩就可以免费上学读书,这在大汉是完全不可想像的,这小小的高拔城竟然做到了,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在中原,只有大富大贵家庭的小孩才有机会上学,再有世家门阀的家主后代才有财力支持完成学业,但这高拔城完全颠覆了皇甫嵩的观念,人人可以上学读书。皇甫嵩打听之下才知道,5到15岁的小孩,必须全部上学,若是家里面阻止,还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更加离谱的,这些学生的午餐和老师的薪水都是高拨城支付。

特别是皇甫嵩看到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却私扶公扬各族正气华夏定然日日新,修身种德倡传统美德神州必将月月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大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堂门口这些对联,皇甫嵩看到之后,极为震惊,没想到小小的高拨城竟然如此重视小孩的教育事业。

学堂里面的书籍几乎每人一本,根本不是大汉所能相比的。在大汉,书籍无疑就像珍宝一般,一些爱学之人能借阅来抄写一本就是莫大的机缘,这高拨城书籍的普及率远高于大汉。高拨城的图书馆里面藏有无数书籍,并可以免费借阅,分文不取。看到这些之后,皇甫嵩无不震撼。

刘风采取的丈量土地,分田到户的政策,大大的惠及种田农夫,而这些的羌族、氐族等大家族则以商业跟牧业为主,双方并不冲突。特别是农夫种植那杂交水稻,红薯、玉米、马铃薯的农作物,这些作物中原都是闻所未闻,都不知道刘风在哪里弄到的。

那些灌溉的水车也是相当先进,筒子水车负责把黄河水提高,再由一种叫龙骨水车的提水工具把水再次提升,这样一来,由无数的龙骨水车组成的提水构架,把水送到水渠里面灌溉稻田。

还有那些水利碾子,旱碾子,水车打铁工具,水车锯等等,这些工具远比大汉先进很多。皇甫嵩看到这些先进的水能机械之后,无不惊讶,无不震撼。

皇甫嵩在等待时,想到刘风现在的实力,四股匈奴已经完全臣服于他,加上东部鲜卑,朔方郡的人口,以及罗城招募来的青壮年,若是刘风穷兵黩武起来,起码能够武装20几万骑兵,若是进攻大汉,这么多骑兵,大汉将如何抵挡?再加上这些骑兵全是异族蛮子,战斗力彪悍,都是些弓马娴熟之辈。皇甫嵩越想越担心,想到大汉如今就像一位垂暮老人一般,危危可极,大汉危已。以后这刘风肯定才是大汉最大的祸患,远超过鲜卑匈奴跟羌族,大汉甚至有灭国的危险。

担忧的同时,皇甫嵩也在祈祷着这刘风不要入侵大汉,给大汉人民带来灾难。看来回到洛阳要把自己在高拔城看到的一切告之陛下,陛下也好提前做好安排。不过皇甫嵩想到刘宏的秉性时,无奈的摇了摇头,想靠刘宏改变大汉的面貌,看来相当困难。他出了**|乐美女之外,好像就不会其他事。皇甫嵩越想越迷茫,站起来看着天空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皇甫嵩等了半个时辰都不见刘风召见自己,心里不免稍稍有点怒火,再怎么自己也是大汉皇帝钦点的护送大臣,这刘风即使再忙,也应该出来了吧?

“陈达老弟,你们刘大帅在商议什么重要军事?怎么那么久还没商议完毕?”皇甫嵩脸上有些怒火,看着陪在自己身边的陈达问道。

“皇甫将军,末将只是刘大帅一卫士,根本无权参与重要军事会议,所以根本无从得知刘大帅几人商议什么。”陈达没好气的说道,若不是刘风交代要好好款待大汉使者,陈达根本就不鸟这个皇甫嵩。

皇甫嵩听到陈达的语气,心里更是火气大盛,一手紧紧的握着剑柄,气的双脸发红,若不是皇甫嵩极力克制,差点就抽出宝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