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张大少爷的微服私访(2 / 2)

步行片刻,张大少爷一行逐渐走进灾民人群,相互散开在近距离观察情况,不看还好。一看之下张大少爷所剩不多的良心难免有些疼,这些灾民几乎每一个人都是瘦得皮包骨头,饿得奄奄一息。在烈日的暴晒下萎靡呻吟,不时还能看到失去亲人的灾民趴在尸体上号啕大哭,凄凉场面让人不忍卒睹。张大少爷心下益不忍,看准一个坐在地上呻吟的老人,走过去蹲在他的面前。操着货真价实的山东口音问道:老人家,太阳这么大。你们怎么不进城去,找个阴凉的地方避避太阳</p>

小伙子。你是外乡来的吧听口音,好象是东昌的那老人抬头看了商人打扮的张大少爷一眼,有气无力的反问道。张大少爷点。头,答道:俺是东昌府临清人,今天刚到滋阳。</p>

东昌临清人小伙子,你有福啊。那老人叹了口气,艰难的说道:听说你们那里出了一个姓张的大官,山东的大官都要拍他马屁,都跑到东昌府去接他了,那里受灾的百姓也跟着沾光。俺们滋阳人就惨了,鲁王爷嫌俺们进城太多,到处要饭,弄脏了街道,就让县太爷和军爷把俺们都赶出来了,本来俺们在城墙脚下盖了一些草棚子,可以躲躲太阳,县太爷又嫌俺们弄乱了县容,又把俺们的草棚子都给拆。</p>

清理县容你们以为你们是大明城管啊除了公务员的房子不敢拆,烈士陵园也敢拆张大少爷心中更怒,脸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又指着那个正在冒烟的草棚子问道:老人家,那么那个大草棚子怎么没拆呢</p>

那是放赈施粥的粥棚,所以没拆。老人答道。张大少爷点头,又问道:那他们一天施几次粥两次三次粥稠不稠象这样的防赈粥棚,滋阳县有几个</p>

古代生产力不高,再清廉的官员和地方官府放赈,每天也最多只是早晚两碗米粥。现在是正午,滋阳县的粥棚就在生火冒烟。这点相当不符合常理,所以张大少爷才有此问。不等那老人,旁边一个青年灾民已经骂了起来。一天施粥再三次狗屁滋阳县就这么一个粥棚,一天就中午这一顿麸子水。喝下去一泡尿就没了</p>

麸子水张大少爷和跟在左右的张清韵陈剑煌交换一个眼色,又试探着向那青年灾民问道:小哥,听说朝廷不是下令让灾区州县开仓放粮了吗怎么你们还在喝麸子水还有,我听说有一个钦差大人已经从江南送了二十万石粮食到山东灾区,赈济灾民,怎么,还没给滋阳送来么</p>

放屁的赈赈屁的灾那青年灾民怒气冲冲的说道:五月初,俺们听说朝廷下旨放赈,都跑到了滋阳县等着放赈,可县太爷根本就不放粮,每天只给俺们喝一碗麸子水,饿死无数的人上个月,济宁那边倒是送来一些粮食。听说是江南运来的赈灾粮食,俺们还以为可以吃顿饱饭了。可不曾想,粮食运进了城就不见了,粥棚里煮的还是麸子水本来俺们听说济宁那边施的是稀粥,吃了勉强饿不死,就都想到济宁去吃赈粮。可是往西走出还没十里,狗县令就派军队把俺们赶回来了,说是济宁邻近运河。不能让运河上来往的官船看到俺们。丢了滋阳县和充州府的脸</p>

唉,这就是命啊。开始那位老人哭了起来,流着浑浊的眼泪说道:老天爷不开眼,把俺们生在了滋阳,摊上现在这个县太爷。俺家隔壁的小三子饿的活不下,拿独儿子和别人换了儿子煮了吃,小三子倒是吃饱了,他媳妇儿却上了吊,命,命啊。哀叹着,那老人把脸埋在膝盖上。难以遏制的大哭起来。</p>

张大少爷再也听不下去了,起身冲走,免得自己的眼泪当众流出,张清韵和陈剑煌从后面追上来,张清韵咬牙切齿的说道:狗少,进城,找狗县令算帐我支持你,出了事我和你一起抗张大少爷努力忍住眼泪,摇头说道:先别急,再看看,不能只听信一面之词。</p>

带着张清韵和陈剑煌又转了一圈,打听到的情况大同小异,魏忠贤命令灾区开仓放粮的公文确实送到了滋阳,不少滋阳难民也听说过风声。同时张大少爷先期送来的赈灾粮食,充州知府孙朝肃也确实分拨了一批给滋阳县,可不管是滋阳县原先的存粮,还是张大少爷送来的赈灾粮食,滋阳难民都没见到一颗一粒,每天吃的都是清得和水差不多的米糠麸皮粥。至于粮食究竟去了那里,那恐怕就只有滋阳县令杨炳御自己说得清楚了。而怒容满面的徐宏祖张采与张大少爷会合后,又给张大少爷带来了杨炳御其他劣迹乘着山东大旱的机会,滋阳城里的不少士神都乘机以二三十斤粮食一亩田地的价格大肆兼并土地,到灾民中间低价购买年轻女子淫乐,而杨炳御不仅不制止打击,反而经常派人到一息尚存的乡村催租催税,闹出不少人命。</p>

九千岁没给山东免税,这点我倒知道。</p>

张大少爷沉吟着说道:如果免税的话,你们信不信。滋阳县衙肯定逼税逼得更厉害。因为他们现在收的税需要上交朝廷,他们捞不到什么好处,所以不怎么上可如果免税的话,收的钱就是他们自己的,他们只会逼得更厉害。九千岁出身贫寒,可是太清楚下面的这些道道了。说到这。张大少爷又狞笑道:不过没关系。光是贪墨赈粮这条,就足够杨炳御受的了</p>

大人,杨炳御是鲁王爷面前的红人,请谨慎行事。陈剑煌心翼翼的提醒道。张大少爷狰狞一笑,哼道:鲁王大明宗王根本尧权干涉政务。我怕他做鸟走,到粥棚看看去,先把杨炳御弄出来再说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