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千古一帝非爷爷你莫属。(1 / 2)

 看着地上简单的计划表,以及等着自己决断的孙子,老爷子心中一阵庆幸。

他庆幸自己当初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当初在决定太孙的时候,他在培养多年的朱瞻基,以及突然归来的朱瞻圭之间犹豫了很久。

朱瞻基的聪颖,他培养了这么多年,下了那么多心血,突然要放弃,老爷子还真有点不舍。

可朱瞻圭的异军突起以及那诡异的能力,却让他心动不已。

虽然朱瞻圭的性格,不是他理想的目标,但大明未来的辉煌却深深的诱惑着他。

最终在一次次犹豫,一次次纠结中,以及朱瞻基自己作死下,老爷子做出了最后的选择。

还好朱瞻圭后来的表现,并没有让他失望,反而让他惊喜连连。

朱瞻圭商会促进了大明商贸繁荣,养活了无数下乡的小摊贩,让百姓们接触到了更多神奇的物品,开了民智。

后来提出的新学百年计划,更是让他喜出望外。

就在老爷子以为,百年计划就是朱瞻圭最大的闪光点时候。

朱瞻圭把一个更大的惊喜送到了他的面前。

如果把大明比作一个巨人,新学百年计划就是其中一条腿,虽然能让大明这个巨人走得更远,但终归是有限的。

可随着殖民计划开启,朱瞻圭又给这个只有一条腿的巨人,又装上了一条腿。

如此一来,这个巨人不但能走路,甚至能跑能跳,能到达更远的地方。

“有孙如此,死而无憾也!”

老爷子又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曾经发过的感慨。

朱瞻圭嘿嘿一笑,连忙道:“爷爷你可千万别说这话,这才刚刚开始,后面还有更多惊喜等着你呢!”

“孙儿知道您的理想,以及心中对太爷爷的内疚。”

“您一定要好好的活着,能活多久活多久,孙儿就是拼了这条命,也要把您送上千古一帝的宝座!”

“让后世子孙一提到皇帝,脑子里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您和始皇帝!”

“太,千,帝!”

小家伙也是认真的大喊,那样子就好像是在告诉老爷子,我和我爹一样,愿意付出一切,把您送到千古一帝的位置上。

“哈哈哈…”

老爷子开心的大笑了出来,在笑的同时,眼圈也慢慢的红了。

“好…好…”

伸手重重的拍在朱瞻圭肩膀上,老爷子欣慰道:“有你这句话,爷爷就心满意足了。”

随后叹了口气,看向了大明的方向。

“爷爷是偷国的贼,千古一帝这个位置,我坐上去不合适,就算强行做上去了,也会让人笑话。”

“爷爷只希望努力的这一切,能让你成为神州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帝王。”

“如果你能满足爷爷这个愿望,爷爷就是下18层地狱,也心甘情愿。”

朱瞻圭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伸手抓住老爷子的手。

“那咱们爷孙就共同努力,华夏无数帝王前三个位置,始皇帝第一的位置,咱们是抢不过了,第二第三,咱们爷孙还是要争取争取的!”

“哈哈哈…”

朱瞻圭的一句笑言,逗的老爷子再次大笑了起来。

“好,咱们共同努力,争取前10的位置,被咱们老朱家占一大半!”

“哈哈哈…”

爷孙二人携手大笑。

看着开心大笑的朱瞻圭,一旁的赵灵儿,脸上露出了幸福骄傲的笑。

这就是她的男人。

不但要当皇帝,还要当最强的皇帝。

目光转向被朱瞻圭抱在怀中,见太爷爷和老爹都在大笑,也跟着大笑的小家伙。

内心期盼道:“锐儿,你太祖爷爷,太爷爷,都是伟大的皇帝,你爷爷和你爹甚至比他们更强,你一定要努力呀,可不能辜负了所有人对你的期望!”

随后她又低头抚摸着隆起的肚子。

“但愿也是个女孩,如果是个男孩,你爹该发愁了!”

计划定下来以后,老爷子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让朱瞻圭返回大明,亲自主持这件事。

毕竟朱瞻圭是这个计划的发起人,也只有他最了解这个计划,有什么问题了,也可以随时更改。

如果派杨溥,或者是夏原吉回去,不说能不能办好这事,能不能说服文武百官皇亲勋贵都是个问题。

阿三国的统筹问题,老爷子决定亲自北上坐镇中军。

确定了下来以后,朱瞻圭便带着妻子,率领着回去补给的船队,返回了大明。

小家伙则是被老爷子留了下来。

用他的话说,你们都走了,就留我一个老头子在这里多无聊,让孩子留在这里陪着我吧。

甚至在临走的时候,不知道是开玩笑,还是有意的说了一句。

你们回去以后也可以选择不来了,我也不回去找你们,我就和小家伙在这里扎根了。

朱瞻圭一阵无语。

这老头的话不是明显的在说,我这个皇帝在外面,还给你了极大的权力,你们要想把我踢出局,直接不过来就行了。

我这个老头也不是不识趣的人,也不回去打扰你们了,就在这里扎根发芽了。

永乐14年六月初。

离开大明一年多的朱瞻圭,经过三个多月的在海上航行,终于又返回了大明的领土。

金陵,皇宫,东宫。

“唉,这婚事办的,老爷子也不在,一点热闹劲儿都没有!”

“这老爷子一不在,连参加婚礼的人都少了一大半,甚至有的人连礼都没送。”

“孙子也走大半年了,现在应该能跑能走了,我这衣服做的也不知道小不小,现在还能不能穿得上,年底也不知道他们回来不回来。”

“这小心肝一走,我心里空落落的,干什么都没意思!”

张氏手中整理着给孙子准备的夏衣,嘴里还唠叨个不停。

在一旁处理奏章的朱胖胖,头连抬都没抬。

自打孙子走了以后,媳妇的唠叨已经成为了习惯。

一开始他还应两句,后面他连理都不理了,只管办自己的事情。

张氏口中说的婚事,是朱瞻基和柳如梦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