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抬腿兄,你回来了(1 / 2)

 正在朱由检准备总结陈词,压服群贤的时候,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老师,我觉得你说的很对,张子(张载)曾说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宋应星是张载的忠实信徒,同时也已经在内心认朱由检为师,情急之下不由得脱口而出。

“老师?哈哈哈,皇上认你这个学生吗?”

底下的人,霎时间笑作一团。

宋应星此时才发现不妥,顿时就面红耳赤起来。

朱由检也轻笑了一声,这让宋应星感觉更窘迫了。

“不错,宋应星说的很对,怀疑精神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事事都疑,事事都推翻,那就像黄宗羲所说的那样,国何以立,人何以立?”

竟是,又被否定了吗?宋应星听到这话,不禁后退一步,难道自己真的那么不堪吗?

“儒家要立,但要自新,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说到这里,朱由检想到了西方马上要进行的工业革命。

如果说,造枪是为了保住大明,歼灭敌人;那接下来的儒家自新,就是为了应对西方飞速进步,工业革命的危机,是为了为了儒家思想得以存续,整个华夏文明在这场斗争中得以保存。

朕,不知不觉间,竟然成了圣人……

朱由检摇摇头,将这些有的没的,甩出了大脑,继续说道:

“与其说是朕统治大明,不如说是官学统治大明。大明人从出生起,如何穿衣吃饭,如何对待父母,如何婚嫁迎娶,如何打仗,如何看待天文地理,如何守孝,如何墓葬,无一不是在官学的指导下进行的。”

“但是,现在民间思想风起云涌,连朕在此影响下都有了尘归尘土归土的思想,大明官学,也就是儒家,到了不得不变革的时候了,这或许并不完全符合朕的利益,也不完全符合大家的利益,但朕愿意放下,你们呢?”

让儒家变革,变革后的新儒家,就是大明新的官学,大明新的文明锚点,大明将在这个基础上重新起航。

在说出这番话后,朱由检感觉到一个圣君是如何的难得,要不是他穿越过来,简直就不可得。

不变革的儒家社会,不可能诞生科学,虽然朱由检能用一些匠人革新火绳枪,取得战争的暂时胜利,但他不可能用短暂革新的火绳枪战胜来自西方的敌人。

“学生傅鼎臣认为,当引入诸子百家,诸子百家学问大有可观之处,不亚于孔子。老庄在思想,墨子在自然,管子在经济等等方面都大有可观之处。我朝也当海纳百川,兼包并蓄,将这些人的思想纳入新官学。”

傅山,初名鼎臣,字青竹,人称学海,丑书开创者,好庄子,诸子百家无一不精,哲学、医学、内丹、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

又是一位少年天才,三言两语就把朱由检想了小半天的意思点名了。

怀疑论者刚出来,这不,肯定论者就来了。

怀疑-肯定是一体两面,非怀疑无以进步,非肯定无以站稳。

就如走路一样,我们要先站稳才能迈步,先肯定再怀疑,怀疑肯定同时都要存在于一个人身上,一个国家上。

而傅山,无疑是这样的天才。

不过朱由检却没听过傅鼎臣字青竹这个名号,你要说傅山字青主,那他听过。

朱由检看着傅鼎臣这个闻所未闻的人,一时间不由得感慨,我大明天才何其的多,竟只能在儒家这个伦理学里打转。

天文学是皇帝之所以为皇帝的伦理学、地理学是大明百姓坟墓所在生活所在的伦理学、历史学是皇帝如何更好统治百官的伦理学、医学的药理是君臣辅佐的伦理学……简直了。

多少天才,就此埋没,今天朕,就要把你们都从伦理学这个土里挖出来。

“不错,朕,正召集各位来的目的,正是此意,朕欲拿出五十万两白银,成立科学院,所谓科学,分科而学也,列位都是其中学者,若有突出贡献,可评院士,赏白银万两。但在新官学成熟之前,暂时仍以四书五经为准。”

既然你们各个都是人才,那更好,朕就把你们都招进来,为大明添砖加瓦。

黄宗羲、傅鼎臣、宋应星等人此时才赫然发现,原来陛下召集他们来,是为了这个事。

特别是黄宗羲,他感觉,这位陛下竟比他想的更深,更远,原以为自己在第五层,皇上在第二层,没想到这位陛下竟是在第七层。

因为,一般的皇帝,绝不会临时起意设立什么科学院,还兼包并蓄,革新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