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2 / 2)

1这句与卷三末句重复,参看前注。</p>

卷七卷八的编次问题参看卷四开卷注。</p>

研究政治理想应先考察人类生活,参看卷四章十一1语,“政体原来就是全城邦公民生活的规范”。</p>

布拉斯来因博物院院刊卷三十九480页</p>

t。</p>

blas,rheinisches</p>

us-eu意到政治学卷八行文较少“希亚托”</p>

hiatus</p>

;纽曼检校卷七也较少“希亚托”</p>

母音冲突。现世所存当时曾经公开流传的亚氏对话亦然。诸家由此揣测这两卷是亚氏预备在当时问世的,故着笔较严整,取材都为当世所共喻,而说理也取较通俗的方式纽校i“绪论”297298页。</p>

389</p>

273政治学</p>

人类最崇高的生活这个论题,业已详见于院外课程1所授的讲稿;我们认为以前所说大体尚属恰当,现在可以简单地重提几句。我们对于最优良的生活所作的分析,的确谁都不以为误。人们能够有所造诣于优良生活者一定具有三项善因:外物诸善,躯体诸善,灵魂性灵诸善2。论者一般都公认惟有幸福至乐的人生3才完全具备所有这些事物诸善。有些人听到蝇声掠过身边就突然惊惧,有些人偶感饥渴便饕餮纵饮,有些人为了两个铜元4而不惜毁伤他平素最相好的朋友,有些人心志愚昧像小儿或迷惑像疯子5:一个人要是没有丝毫勇气、丝毫节制、丝毫正义、丝毫明哲智慧</p>

,世人决不称他为有福快乐</p>

的人。</p>

这些命题一经提出,</p>

1“院外课程”</p>

,参看31注。培尔奈认为是“非学术性著作”</p>

,即通俗论文,并说在这里,就23一段的行文造句研究,其所撮取者当出于亚氏早年所作一篇伦理对话参看培尔奈:亚里士多德对话[beays,dialoge</p>

des</p>

a。</p>

]69页。这一论题及以下的辞旨,亦见于尼伦卷一章六、卷十章六。相同的辞旨在下文章十三涉及时,就提示伦理学这一著作。此处何以要取材于共通俗讲稿或早年著作而不取材于先已成书的伦理学,今已难以确切说明它的原因,参看蔡勒:希腊哲学卷二2。</p>

19。</p>

2参看柏拉图法律篇卷三697b、卷五743e。</p>

3“幸福的人生”或译“快乐的人生”。</p>

人的财物、体格、德性三者都好,其人就快乐而幸福,依尼伦卷一章十一68,“快乐”的意义较重于“幸婚”。</p>

本章,这两词作同义词应用,参看本卷章九3440。</p>

4两个铜元为“四分之一”的奥布尔。希腊币制:八铜元合一个奥布尔略同于旧中国通用的银角。六奥布尔合一特拉赫马。</p>

5这里所举怯懦、无礼、不义、愚昧四例,说明与希腊四德相对的四失或四妄。</p>

390</p>

政治学373</p>

完全可以获得绝大多数人的立即赞同。但如果进一步考究到人生对上项诸善事物</p>

各自应有多少而后可说是适如其量,各项善物之间又孰重孰轻,人们对这些命题就会发生不同的意见。有的以为人对于[灵魂]诸善德性只需适如其量已经足够,至于财富、资产、权力、名誉以及类此的种种事物则多多益善,没有限度。</p>

对于依据这种思想而行动的人们,可作这样的答复;“请注意事实,事实不难帮助你的明悟而了解问题的真相,灵魂诸善的所以能够形成并保持德性,无所赖于外物。</p>

反之,外物的效益就必有赖于灵魂诸善而始显露。</p>

你也可以看到,人们虽于外物的充裕和人性的完美两者都可获致幸福,两者结合起来也可获致幸福,然而凡德性不足而务求娱乐于外物的人们,不久便知道过多的外物已经无补于人生,终究不如衣食才能维持生活,而虔修品德情操和思想理解</p>

,其为幸福毕竟更加充实。“除了人生的经历可给这些论旨作出证明以外,我们也不难在思想上求得理解。</p>

外物诸善,有如一切实用工具,[其为量]一定有所限制1。实际上,一切应用的事物[包括外物诸善和躯体诸善],在这里情况完全相同;任何这类事物过了量都对物主有害,至少也一定无益。</p>

[至于灵魂诸善,情况就恰好相反。</p>

]灵魂的各种善德都愈多而愈显见其效益这里我们的确应该不仅称颂每一善德,还须指明它的实用效益。我们可举出一个大家</p>

1参看上文卷一35、下文本卷章四。</p>

391</p>

473政治学</p>

所公认的命题;我们如果较量事物之间的优良程度,就能知道每一事物的最好情况境界都符合于其所以表现这个最好情况境界的本质1。那么灵魂之为物,要是在本质上以及它在人生所表达的境界上,比我们的财产或躯体为更可珍贵,最高尚的灵魂也一定比我们最富饶的财产或最健壮的躯体为更可珍贵。又,[我们还要注意,]所有这些外物[财产和健康]之为善,实际都在成就灵魂的善德,因此一切明哲的人正应该为了灵魂而借助于外物,不要为了外物竟然使自己的灵魂处于屈从的地位。</p>

于是,我们大家可以确认各人所得幸福的分量,恰好应该相等于他的善德和明哲以及他所作善行和所显智慧的分量。</p>

神的本性正该是这一真理的征信。</p>

神是快乐而幸福的;但神之所以为至乐而全福,无所凭于外物诸善,他一切由己,凡所以为乐而道福的诸善已全备于他的本性中了2。这里也可从而阐释幸福快乐和幸运之间所应有的分别。人[的成为幸运者]往往由于偶然的机会获得灵魂之外的诸善财富和健康</p>

;可是谁都不能完全依赖偶然的机会而成就其正义和敦厚节制</p>

[属于灵魂的]诸善[因此而获得幸福]3。</p>

1依巴克尔英译本:“甲物最好境界比乙物最好境界符合于甲物的本体比乙物的本体。”或译“情况”或“境界”</p>

,或译“安排”或“趋向”</p>

,其释义见形上卷五章十九。</p>

2参看形上卷十二章七章九、欧伦章七章十二18。</p>

3参看尼伦卷一章九720、卷七章十四21以下。</p>

392</p>

政治学573</p>

和以上相似的论辩,可以接着导致另一个原则;[社会团体幸福的由来固然应该类似个人幸福的由来,那么]凡能成善而邀福的城邦必然是在道德上最为优良的城邦。人如不作善行义行终于不能获得善果达成善业</p>

1;人如无善德而欠明哲,终于不能行善行义</p>

;城邦亦然。一个城邦必须有相同于人们所由称为义士、为达者、为哲人的诸品德2,惟有勇毅、正义和明哲诸善性,才能达成善业[而导致幸福]3。</p>

这些叙述可以作为我们议论的序言。其中有关的辞旨我们不能不在这里预先有所说明,然而这里也无法把所涉及的论点进行详尽的陈述。这是另一门学术的范围。这里,我们只须确立这样一个命题:“人类无论个别而言或合为城邦的集体而言,都应具备善性而又配以那些足以佐成善行善政的必需事物[外物诸善和躯体诸善],从而立身立国以营善德的生</p>

1兼有数义,一</p>

1义行,2善行;二由义行或善行以致善果或成善业。在这一节中用这一词来分别表达了这些意义。全节的本旨仍在阐明幸福快乐基于善德灵魂诸善。</p>

2“称义、称达、称哲”</p>

,同下文勇、义、哲三善德不符。依下文三善德,这里应相符而为:“勇士、义人和达者”。瓦伦:论亚里士多德著作“关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一章”</p>

vahlen,aristotelische“ueber</p>

ein</p>

apitel</p>

aus</p>

as。</p>

politik列举卷一章十三392、卷三章十二363、卷四章十一69,也有这样不相符的措辞。</p>

3上节的命题为“各人的幸福基于各人的善德,人有多少善德就得多少幸福”。这一节的命题为“每一城邦,有如各个个人,有多少善德就得多少幸福”。</p>

393</p>

673政治学</p>

活,这才是最优良的生活。“</p>

1这个命题不一定人人全无异议;但我们在这一研究专篇中,就不再深入论辩,他们倘使有任何不同的意见,当俟日后另作答复。</p>

章二这里还留待商量的一个问题是:城邦幸福和个人幸福究属相同还是相异这个问题可作明确的答复:大家全都认为两者相同2。凡相信个人的幸福快乐寄托于财富者,也就相信城邦必需富裕,才有幸福快乐。凡认为僭主的生活为高尚尊荣于其它众人者也一定以为版图最大人数最</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