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懒惰起来(2 / 2)

民国立志传 黑胡子 3117 字 2019-09-21

海军三艘战列巡洋舰的预算被撤销后,陆军建设这块资金变的极为充裕,部分军工厂得到全面升级。

按照美国政府的计划,他们将用十年时间将中国陆军从德国的影响下解放出来。

中国空军、海军都深受美国的影响,但是中国陆军却越来越像德国人了,在德国人指导下中国国防部建立了总参谋部,帮助完善了国防军系统的不足之处,陆军教官的职位被越来越多的廉价的德国教官取代。

23年来华的德国人仅有200余人,主要是德国援华的技术人员。24年上半年这个数字翻了20倍,其中有近3000名德国士官来到华为中国陆军部服务,他们对美国退役士官构成巨大的危险。很多美国退役军官都会选择来中国担任某个顾问职位,因为中国人能支付给他们极为可观的报酬。对于德国人来说这些报酬对他们的诱惑更大。

美国顾问总是抱怨在华的德国军人太多。

在中国陆军基层,德国教官能比美国教官能获得更多的尊敬

中国军界日、德士官生都位居高位,其次是南京、保定士官生,最后才轮到留美士官生。

中国部长吴佩孚是亲德派,总参谋长蒋百里留德,并且德国军队短暂服役,除此还有张孝准等,这一批留德军官基本上都担任师以上职务,其次就是留日士官生,如杨洪森、蔡锷、李烈钧、熊克武等在军政两界都身居要职,南京、保定士官生是中国军队的中坚力量,留美的士官生中担任师一级指挥员的目前还没有。在中国军队中还有一帮子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经过多少正规军事学习,在战场从小兵或亲兵一步步爬上来,他们中有不少人担任师或旅一级指挥员,不过这此人通常都带着强烈民族主义倾向。

美国对中国陆军的影响实在有限,美国军械也曾被中国陆军大批引进,不过双方在生产线、技术转让未能谈拢,导致“美械师”后劲不足,最终被“德械师”完全取代。

“德械师”成为中国陆军“精锐”的代名词,但中国“德械师”完全达到德国顾问要求的只有近卫军数十个师团,中国国防军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德械师”还需要一段时间。

中国加强军备让远东的空气骤然紧张,西方国家想知道如此强大的中国陆军要对付谁?日本,还是他们英、法。美国政府在英、法的要求下,对中国发出建议,要求削减军费开支,自觉的维护战后和平。

双方谈判的结果是,杨洪森通过削减了陆军的预算,换取了英、美国对华出口的限制。

杨洪森将重点移至军事工业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加强了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发工作。

1925年的军费预算较1924年有大幅下降,仅占财政收入的35%。

这使得在华极度活跃的美国军火商慢慢地沉寂了下来。

柯立芝竞选总统带领着美国进入了繁荣的柯立芝时代,繁荣景象同样出现在了中国两江地区。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人口增涨迅速。

上海租界方面最新公布的人口数据为155万人,除了大批进入租界的中国人,上海的外国人也在增长。

,,德国、美国分别排在第三、第四。

虽然中、日关系时好时坏,但对于破产的日本人来说,上海是不错的选择,而且离本土较近。

日租界因为在美、英、法的共同管理下,其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发展,日式的木棚逐渐被欧式公寓所代替。虽然名义是这里还是日租界,但是日本无法对租界行使任何管理权,这是美、英、法基于上海的稳定磋商的最终结果,这结果容不得日本人半分还价。

-\www*69zw*com 六|九|中|文|书友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