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5章.大戏就要开场了(1 / 2)

 上面我们提到慕容延钊这个人,是柴荣作为一个棋手下的一枚非常出色的棋子。

想必很多朋友都知道中国象棋中棋子的作用,尤其是过河卒子。

弄不好最后就是关键的胜负手!

这个人主要起到监督赵匡胤的作用,一旦发现赵匡胤苗头不对,那么就可以通过这枚棋子把赵匡胤给干掉。

历史上这种事情简直是太多了,我们通常比较熟悉的就是皇帝通常把自己信任的太监派到前方去监督将官打仗,如果一旦发现问题,那么这很有可能会使用手中的绝对权力更换将官。

甚至让他们血流成河,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柴荣应该是失算了。

这德得从根子上讲,应该从郭威那个时候开始算起。

我们都知道军事斗争是政治斗争的延续,所以凡是改朝换代最有看点的不一定是军事斗争,而是政治斗争。

从郭威代后汉建立后周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政治斗争的一个最典型的做法就是搞平衡。

要维持这种平衡,就必须要搞定随时可行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

在搞定这些不稳定因素的过程之中,一个平衡被另外一个平衡取代其实并没有多大关系,因为结果还是平衡的。

但是,如果一个平衡被打破那么麻烦就大了。

郭威通过黄炮加身,当皇帝之后自然也不愿意看到后面的人,可能会学他的样子做皇帝。

朋友们也许会看到,不管是郭威还是赵匡胤,他们当皇帝的过程其实是历史上最温和的,并不是伏尸百万之后才当皇帝的,这对于老百姓来说,也许是一件好事。

于是,为了将这种事情消灭在萌芽状态,他就对后周的军事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增加了殿前司,通过这个机构来平衡侍卫亲军司。

这种机构又叠加机构的例子,在明代的时候也是有的,那就是明成祖朱棣为了加强特务统治,专门设立并支持的东厂和西厂同时并存,掌管这两个重要机构的就是太监。

太监通常不听命于于大臣,就是直接向皇帝负责。

当然我们在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并没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因为,郭威之所以能够做皇帝,就是因为后者的高中级将领支持他,把他看成是个老大,这样才能够夺取后汉的政权。

郭威手下的有两员得力大将,一个是李重进,另外一个就是张永德。

李重进是郭威的亲外甥,张永德是郭威的女婿。

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他们得到重用是顺水成舟的。

为了维持平衡,郭威就任命自己的外甥成了这个新机构的一把手,掌管两万多人的兵力。

这两万多人从人数上来看虽然不多,但是战斗力是非常强的,是一只不折不扣的中央禁卫军。

而原来就有的机构侍卫亲军司,也就是郭威当皇帝得到极大支持的机构的一把手,是一个叫王殷的将领,级别要高一级,也是位高权重的位置。

这个人在郭威的眼里,很显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外人。

郭威为了确保自己死后不会出现像他那样的悲剧,就想办法将王殷排挤出局,最后甚至让他丢了性命。

再三权衡之下,郭威又让李重庆担任了侍卫司的一把手,李重进的原来的位置空了出来就让张永德替补上了。

虽然两个机构都是位高权重,但是官员的级别还是有高低之分的。

张永德的权利比李重进的要小,心里自然是很不服气的。

后来经过高平之战后,张永德所掌管的殿前司二把手是赵匡胤。

这个时候一把手和二把手之间是铁哥们儿,自己的老大被别人瞧不起,赵匡胤的心里当然是知道的,而且也有心帮他一把,因为帮他就是帮自己。

赵匡胤心领神会,就按照一把手张永德的要求挑选一些精兵强将,使得他们掌管的殿前司兵力有所增强。

但是,张永德的地位却没有得到提高,心里非常郁闷。

这人比人气死人,虽然我们了解到张永德尽管为人还可以,但是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那恐怕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郭威在台上的时候,他们这种脑的平衡关系并没有被打破。

但是郭威死去柴荣上位之后,平衡就渐渐的被打破了,这种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了。

于是,也就有了我们在上面所提到的张永德经常会讲李重进的坏话,有一次甚至到柴荣那里去告状,说什么“重进有奸谋!”

不过,柴荣本来就是个搞平衡的高手,手下斗来斗去,彼此之间斗得你死我活,对他柴荣来讲,其实是喜闻乐见的。

只要不会危及他自身的统治和人身安全,那么手下斗得热热闹闹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因为大家都有求于他,最后做裁判的,还不是他这个皇帝?!

这两个人虽然都是佣兵自重,但是还是要给他这个新皇帝面子的。

况且经过在外面南征北战的证明,他这个新皇帝还算得上是很称职的,因为毕竟打了很多胜仗。

他们两个人也只是斗斗嘴,不敢真正的使用手中的兵力火并。

所以,就只能够打嘴巴仗。

最后,柴荣也许耳朵磨起茧子了,心里也烦了,于是就不再玩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

决定给一点甜头,让张永德消停一阵子。

于是,特设殿前司都点检的职务让张永德担任,这个职务和柴荣的外甥李重进的地位是旗鼓相当的,在朝堂之上,完全有资格平起平坐了。

那么,张永德留下来的空缺,就顺理成章的交给了赵匡胤。

我们在前面分析过赵匡胤跟木牌事件的关系,一种观点是他干的,另外一种观点不是他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