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所谓志趣相投(2 / 2)

大明1805 王子虚 0 字 2022-10-07

不过这些上辈子自己遇到过的问题,可以作为思考的引子,引发这个世界的士子们的思考。

所以朱靖垣不会做出准确的评判,只是参考和判断对方说的是否有道理,同时也加入到讨论之中。

在朱靖垣这边看来,这就是三个人一起指点江山,或者说是键政。

这种讨论迅速拉进来三人之间的关系,让两个青年士子没有那么的拘禁了。

三人兴致勃勃的聊了两个多小时,除了喝水比较多之外,都是越聊越精神。

关天培听得昏昏欲睡,又完全不敢睡着,只能起身出去巡逻,不听三人叨叨了。

朱靖垣乘坐的火车朝着东南方向行驶,四十多分钟后离开京师新城地界,靠近了廊坊城区。

不过铁路没有进入廊坊城区,而是从侧面直接绕了过去继续前行。

周围的多层楼房慢慢变得稀疏,很快就又再次密集起来,火车进入天津老城的郊区了。

天津老城是原有的河港城区,天津新城就是海边的海运码头城区。

火车穿过天津老城,继续行驶四十多分钟,在上午十点四十分的时候,开进了新城的军用港口。

客船本身已经准备完毕,海军的护航舰队也在海上游弋等待,不用慢吞吞的从头启动。

火车停稳之后,关天培所部士兵和锦衣卫的人员,首先下车去检查周围情况,然后上船检查客轮内部。

朱靖垣在车上等到中午十二点,直接在火车上吃了中午饭,才终于收到消息可以下车登船了。

等的有些焦躁的朱靖垣赶紧起身,带着关天培和两个幕僚钻出车厢,乘坐港口内的转运汽车前往码头。

汽车逐渐靠近码头,码头上停靠客轮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给人的感觉也显得越来越大。

当汽车在舷梯下方停住,林则徐和牛鉴这两位青年,都是仰着头走下的汽车。

两人站在舷梯下方,遥望着上方的客轮舰体,满脸都是震撼的表情。

“以前在报纸上看,这钢铁轮船在无边海天之间,并不显得如何巨大。”

“现在到了眼前才知道,实际竟然如此这般庞大。”

“真的是大如城垣,宛如山岳啊……”

朱靖垣听到两个幕僚的对话,再次抬头望了望这艘大船的形态。

这艘客轮跟自己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它没有现代西方式邮轮的典型风格,这辈子可能看不到那种形象了。

就像大明的轿车真的像是轿子一样,这艘船的上层建筑宛如一座东方式的宫殿。

只不过在这座宫殿式的中间,耸立着四根高大的烟囱,展示出了俗语工业时代的力量。

按照财团的人员通报给自己的情况,这是一艘运营了三年的崇明岛型豪华客运轮船。

满载排水量35000吨,舰体长度248米,能够搭载800名船员,以及2400名乘客。

这型客轮总共建造了四艘,眼前这是三号船舟山岛号。

四号船虽然更新,才刚刚开始运营不到一年,但是并不能确保完全成熟可靠,船员也不够老练。

所以客轮公司选了三号船给朱靖垣用。

朱靖垣对于船的规模的感受,倒是早就有了点经验,实际也正如林牛二人所言。

id=wzsy></a>

飘在海上的大型船舶,周围缺乏可靠的参照物,人不来到船舶跟前,根本意识不到船有多大。

哪怕是看到这些直接的舰体数据,也只有一脸茫然而已的不知所措。

只有稍微算一算才能有点概念。

眼前这艘三万五千吨的大船,单纯看重量相当于三万辆家用轿车。

两艘这种船对接起来,就有一华里那么长,也就是整整的一里地。

更直观一点的想象是,站在码头上看这艘船的时候,感觉它就像是个飘在海上的体育场。

而且内部的空间是立体多层次的,上面有游乐场,内部有商业街。

它能在搭载八百多名船员的同时,让两千多人在上面相对舒服的生活。

如果不考虑生活水平的话,人数再多两三倍估计也不成问题。

朱靖垣正是知道,大明已经建造过多艘这种三万多吨的客轮,造五万吨的客轮应该也没有什么问题。

毕竟当前的大明,跟造泰坦尼克号时的英国,技术水平是基本相当的。

所以朱靖垣才会让海军直接造满载四万吨的战舰。

也许结构复杂的战列舰还稍微有点困难,但是这个时代的航母应该没有难度的。

邮轮改航母是二战时代的常规操作了……

朱靖垣在心中感慨了一会儿之后,招呼两位幕僚一起上船。

走过舷梯,跨进长门,穿过走廊里面,乘坐电梯来到自己房间所在的楼层。

位于船体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上下楼层的中中上层的左舷位置,一块单独划分出来区域。

这是皇家客轮公司专门设计,给特殊身份的客人准备的,完全独立的完整生活区。

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娱乐设施也有布置,生活和休闲空间也很充沛。

如果朱靖垣需要,可以全程都在这里,不需要去船上其他地方,不需要跟其他人员接触。

朱简烽的房间在右舷,跟朱靖垣这边的情况基本一致。

实际上,如果来的同级别客人只有一个,这两个空间是可以连起来了的,需要的时候才会隔开。

朱靖垣的两个幕僚,以及沉复的房间,在朱靖垣的居住区隔壁,也是船上最好的位置了。

关天培带着三十二名士兵,住在朱靖垣的房间周围。

其他士兵们分散到船上的各个重要位置,方便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控制船上局势。

朱靖垣和两位幕僚安顿的时候,朱简烽也带着他的王妃上船,再然后是其他的客人才分头登船。

古典社会留下的尊卑体系,随着民智渐开驱散了很多,但是威权思想仍然始终存在。

没有人觉得两位皇子、皇孙单独先上船,让其他所有人都等着有什么不合理。

只是觉得朱靖垣这个皇孙,比朱简烽这个皇子先上,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海运的节奏比铁路的节奏慢了很多。

朱靖垣在十二点登船,一直到将近下午三点钟的时候,才收到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启航的通知。

朱靖垣不想在码头上再等一个晚上,就让船长立刻启航,赶在天黑之前离开港口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