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季汉的三驾马车与侯和大败!(1 / 2)

 诸葛瞻样貌颇有几份武侯的神采,不过略显稚嫩,虽然他年岁最幼,可却身居主位!

两位前辈董厥与樊建甘当牛后,俯首帖耳,仿佛武侯在世之时!

尚书台从景耀元年开始就是这副格局了!

那一年,诸葛瞻三十二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龄,侍中、尚书令陈祗却在壮年积劳而死!

谯周的《仇国论》从延熙二十年作出后,已经显出威力,益州本土士人被煽动,政令开始不畅。

不过这还在其次,时任尚书仆射的诸葛瞻依旧处理的井井有条,关键是诸葛亮好不容易统合的荆州、元从、东州派再此陷入分裂!

这可就要了老命!

这些人可是占据了朝堂高位,一个不小心就是朝堂分裂!

诸葛瞻当机立断,找到黄皓,面陈刘禅。

“改变北伐方式?”

“不错,陈奉宗一去,再也无法维系各方关系,若不听取老臣意见,朝堂将陷入永无宁日的内耗!”

“可如何改变北伐方式呢?”

刘禅虽然有各种缺点,但是诸葛亮留下北伐的遗策,他还是会坚定的执行的!

“请陛下诏大将军回朝!”

“只要汇集几方人士,不论如何都能想出一个各方满意的方案!”

刘禅遇大事缺少决断,见诸葛瞻如此果决,便全权交给他去办理。

姜维本来数次北伐没有结果,就有改变北伐策略的想法了,现在和诸葛瞻一拍即合。

也就是这样,姜维以诸葛诞兵败身死,继续下去无法获得效果的理由,回到了朝廷。

诸葛瞻借着父亲的余威,将各方人士汇集起来,终于得出了一个满意的方案。

“敛兵聚谷?”

“不错,汉中以防守为主,裁撤大部分守卫,如此便可稍安各派人士的心!”

“缓慢裁撤的同时,将兵力汇集于沓中,如此便需要几年时间,刚好休养生息,益州人士定会息声!”

“如此准备几年,大将军兵精粮足,便可从沓中威胁陇西!”

这个方案让各方都比较满意,经由姜维上疏后,直接通过了!

朝局归于稳定,益州人见姜维确实不再乱来了,也就没话说了。

于是景耀二年以后,朝堂就形成了以黄皓、樊建在内,董厥、诸葛瞻在外,姜维主征伐的政治格局。

目前看来,效果还算不错,比如景耀三年,姜维听闻魏国曹髦被司马昭弑杀,便又上书北伐,可这次朝廷内没有太多支持者。

于是诸葛瞻、姜维、黄皓便议定,拉拢元从派,便有了景耀三年冬天,刘禅下令对已故开国功臣进行追谥的事情。

关羽为壮穆侯,张飞为桓侯,马超为威侯,黄忠为刚侯,庞统为靖侯。

并于景耀四年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眼看反对的声音没了,姜维便在景耀四年的秋天,出镇在外。

可问题还是出现了,景耀四年冬天,黄皓居然向刘禅进言,提拨诸葛瞻!

黄皓这一行为,不只减少了掣肘,更可怕的是,挑起了外朝和军中的争端!

因为诸葛瞻的职务大有问题!

中都护统筹中外诸军事,是曾经加给蒋琬的,而卫将军则是姜维之前的职位!

即使是现在,姜维的名位也不及原先的蒋琬啊!

这是明摆了告诉别人诸葛瞻就是要取代姜维啊!

果然,得知此事的姜维立刻与诸葛瞻生隙!

诸葛瞻不得的写信解释,并将罪责归咎于黄皓,虽然姜维表示理解,可两人终究出现了一道不可弥合的裂缝!

姜维甚至在今年年初上表刘禅,和刘禅说要杀了黄皓!

可刘禅却直接回复了一句

“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

意思就是“伯约啊,黄皓不过是替我奔走传话的小臣,以前董允就训诫他,这样我很不喜欢啊,所以呢,黄皓干的这点小事,伯约你也不要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