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七 凯旋(2 / 2)

李天昊回过头来一笑,道:“说实话,我带上你的时候真没指望你是个练武的料,可是上天似乎特别眷顾我,你的资质的确超乎常人。”</p>

阿拉姆听了满心欢喜。手中的剑更快了几分。而李天昊的心情此时也从刚才那小小的插曲中解脱出来,转而专注于眼前的战局。</p>

毕竟现在他们只是击溃了汪达尔鲁的前锋部队,后续的大队人马仍然占有绝对优势。眼下最重要的是隐藏自己的真实数目,尽可能影响亚基军的士气,然后才有机会将这支亚基军打败。</p>

事实上亚基军的士气远没有李天昊预计得那么高昂,在摆脱了葛尔那斯的追击之后这些部队无论如何摆脱不了已经败北的觉悟,士气异常的低落。如果不是汪达尔鲁领军的话恐怕早已经一哄而散了。此时前方又传来了前锋被击溃,敌军已经截断归路的消息。士气顿时更加低落。所有士兵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们最后的希望——汪达尔鲁的身上。</p>

汪达尔鲁知道自己眼下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把这支部队带回去,当下拔剑在手喊道:“敌军的主力都在西利斯城,前方的敌军数量不会很多!各位。生路是要靠我们自己杀出来的!跟我来!”</p>

说罢汪达尔鲁一马当先,领着部队径直向海库姆城奔来。可是李天昊并没有挡住他们的去路,如果他那样做的话很有可能激起亚基军全力的反击,那样的话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李天昊放过了以汪达尔鲁为首的先头部队,转而从后续部队的侧翼展开了突击。遭到侧翼突击的亚基军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此刻海库姆城已经近在眼前,进了城就意味着安全。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和敌军以死相拼。李天昊趁机利用骑兵的速度优势把亚基军驱散成了一股股的散兵,到了这个份儿上。汪达尔鲁再想挽回局面已经不可能了。亚基军各部都失去了联系,漫山遍野的乱逃乱窜。</p>

汪达尔鲁所能做的只能是掌握住手边大约五千人的部队一路逃进了海库姆城。然后组织这些部队在城外列好阵型,掩护逃回来的友军。没过多久,亚基败退的部队开始陆陆续续的逃了回来,这些败兵有多有少,少则一二百人,多则五六百,汪达尔鲁把这些残兵败将们一一放进城门之中。</p>

就在此时,海库姆城中忽然一阵大乱,随着一声“贼军!”的大喊,汪达尔鲁顿时眼前一黑。自己一时糊涂,竟然没想到贼军将自己这些部队驱散的目的正是在于让他们早已化装成亚基军的士兵趁机潜入海库姆城中!如果海库姆城失守,那么亚基在第尔斯山区的最后一个据点也就没了,今后如果再想进攻第尔斯山区,其难度将比现在难上数倍!因此汪达尔鲁率部杀进城中要将混进城中的贼军歼灭,然后固守此城。</p>

可是一进城他才发现自己想错了,眼前所有的人都穿着亚基军的军装,哪里分得清谁是贼军谁是友军?这混进城中的贼军数量必定不多,可是他们在人心中埋下的恶魔之果却迅速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每个士兵都不知道站在自己身边的友军究竟是不是敌军化装的,只要遇见不认识的人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砍了再说,而且由于大部分士兵都是零零散散的逃回来,这就更加剧了士兵们之间的不信任感。整个海库姆城顿时化作了内讧的杀戮场地,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上演着自相残杀的惨剧。</p>

汪达尔鲁很快注意到有一些亚基士兵的手臂上是缠着红色布条的,而这些士兵明显是主动攻击周边友军的人。他立即命令部下专杀手臂缠着红布条的人,可是整个城已经陷入了疯狂的内讧之中,他的命令只能被他能指挥的部分所执行。就在此时后方传来了士兵们惊恐的叫声:“贼军来了!是李天昊!那个死神的化身!”</p>

汪达尔鲁回头一看,只见李天昊率领的骑兵队已经冲进了海库姆城的南门!自己部队的后卫已经如同退潮一样散了开来!汪达尔鲁心中一凉:这个时候要是被对方攻进城中,自己的部队被挤在乱战的士兵和敌军之间根本施展不开,那样的话很快就会演变成单方面的屠杀。与其如此,不如果断放弃海库姆城!</p>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汪达尔鲁就绝不犹豫,他迅速将所部编组成阵,然后一路直突向海库姆城的北门。被这股大军的洪流冲散的士兵们一时摸不着头脑,纷纷避让开来,汪达尔鲁这才得以顺利逃出了海库姆城。回头望着城中尚在厮杀不已的亚基军士兵和海库姆城,又看了看自己的部下,这些残存的士兵已经不足四千。汪达尔鲁咬了咬牙,恨恨朝北一路而去。</p>

至此海库姆城也落入了第尔斯义军的掌控之中。而海库姆城的陷落也标志着亚基军对于第尔斯义军的第三次讨伐行动的彻底失败。此战亚基军共参战十二万五千人之多,而最终得以回到亚基国领土之内的部队仅仅是四千二百余人,其余部队不是战死就是被俘投降,参战部队的损失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七。而且亚基军更是损失了像尤利西斯、艾弗杰这样的名将以及一大批战场上的宿将,更是令亚基军的指挥人才蒙受难以弥补的巨大创伤。</p>

反观第尔斯义军也伤亡了两万多人,超过其全部兵力的一半以上,更有义军的盟主查伊尔、首领伍尔利以及大量头领战死,可以说也是一场赢得极其艰苦的胜仗。不过这一仗对于第尔斯义军确实具有着决定性意义的一仗,在此战中李天昊第一次确立了在第尔斯义军中的绝对领导地位,第尔斯义军从此结束了政权军权分立的状态,从而使其内部变得更加团结起来。(未完待续)</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