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七章介错(2 / 2)

而肥前备则是在城池的二之丸驻守,分布着负责警戒和监督三之丸的守军动态。</p>

至于天守丸,则是我的旗本武士队驻扎,现在,我的马迴们也已经入驻。以保证我的安全。</p>

至于投降的原玖岛城守军,则是全部放下武器扣留在三之丸,等待发落。</p>

进了天守丸,安顿一切以后,我第一时间安排长崎纯景的切腹仪式。</p>

切腹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终极体现,通常被认为这是光荣赴义。</p>

切腹虽然非常的痛苦,但是事实上这种痛苦也是刻意造成的。</p>

关于切腹的起源,大部分都是指藤原义,但传说中的切腹则出现得更早,公元713年的日本地理志《播磨风土记》中就有记载说:淡海神因为丈夫花浪神花心,怒而切腹后投身于沼泽,化为无肠鱼。</p>

而藤原义的故事也比较传奇,他是当时权倾朝野的藤原家的人。白天过着优雅的贵族生活,夜里摇身一变成为无恶不做的大盗,骚扰京都的大街小巷。</p>

传闻他武功极高且诡计多端。京都的奉行用了好久的时间才摸清他的真实面目。</p>

一天晚上,藤原义作恶归来。在自家院外巡视一番,见无异况,闪身越墙而入。不过他不知道的是,不远处的三个武士早就在暗中观察很久确定了他的身份。</p>

到了后半夜,奉行包围了藤原义的住宅。令他们惊愕的是,藤原家灯火通明,院宅大开。官兵涌入之后只见藤原义坦胸露腹,盘坐于堂上,膝上横着一柄雪亮的太刀,正悠闲的吹着一只箫。</p>

箫声凄凉,无人知道是什么曲子。官兵们围在堂下,但没有任何人敢贸然上前捉拿。</p>

一曲吹罢,堂上堂下一片静寂。藤原义举起太刀,只不过刀尖是指向自己的。官兵们屏息注视,不知道他要做些什么。</p>

藤原义把刀用力的插入腹部,将腹部一字切开,然后用刀尖挑出内脏扔向官兵,倒地而死。</p>

官兵们吓得无人敢上前一步。</p>

但是藤原义的剖腹,难以完全用《武士道》说的“把灵魂居住地的地方剖开给人看”的说法来解释。可能仅仅是想以如此惊世骇俗的死亡方式,以此来震慑对方。</p>

但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这种切腹自杀,在他死后几百年,居然成了武士道最崇高的典范,从而成为每个武士的必修科目,也就是说,每个武士都期待着某一天可以切腹自杀。</p>

不过藤原义本人也成为武士道中第一个确有其人的切腹武士。</p>

无论是日本的神话传说,还是剖腹的早期实例,都出现在大量吸取中国文化的唐朝时代。</p>

而唐代是中国出现剖腹最多的时代,比如《唐新语》有记载说:武则天时,樊惎与酷吏来俊臣一伙人不和,遭诬陷而被杀,樊惎的儿子诉冤于朝堂,见没人敢理会,就“引刀自刳其腹”;同书还记载:郭霸和来俊臣陷害李思征,后郭霸见李思征带兵来索命,吓得“拔刀自刳其腹而死”。这和大量有这种行为的少数民族的迁入中原有关,剖腹的人中不少人本身就是少数民族;绝迹的原因是政府的禁止和推崇儒家的思想的结果。而这种在中国逐渐消失了的东西,却在日本得到了异乎寻常的发扬光大了!</p>

剖腹的开始盛行,是在镰仓幕府以后,因丢失阵地而引咎剖腹,或耻于被擒而阵前剖腹,占了绝大多数,一直持续到战国时代。</p>

江户开幕以后,社会统治相对平稳,因殉死而剖腹,和作为刑罚的“诘腹”,逐渐占了主流。虽然幕府严令禁止殉死,但是根本无法阻止这一历史性的趋势。</p>

至于为什么选择剖腹作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古代许多的国家和民族,均主张人的灵魂是宿于肚腹中的;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将腹部切开,展示给众人。</p>

切腹者多数采用几种方式,切腹者明知这样死法肉体上很痛苦,但必须始终忍住痛苦不出一声,临死时要保持清晰的意志,按照仪式一一去做。</p>

并且还有非常严苛的规定,对于自杀用的武器也得安置妥当,不能任其散乱。</p>

看来切腹者不但死志坚强,固执礼仪,并能超脱生死的观念。</p>

其实切腹的本质,就是失败者在完蛋的时候,通过玩命并且恶心的方式,向对手再次装个逼。</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