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南下徐州,与山西永济擦肩的遗憾(1 / 2)

 有人说,如果苏轼到任河中府,今天的山西永济也会像全国所有留下苏轼足迹的地方一样,最起码河东地区,会因苏轼的到来,会留下许多精彩的诗词文辞、传说故事和文化掌故的。</p>

苏轼之后一百七十七年的那个夏天,六十五岁的“北方文雄”元好问首次登上了与他的家乡相距咫尺的五台山,畅游月余,写下了著名的《台山杂咏十六首》。其中第四首写到:“颠风作力扫阴霾,白日青天四望开。好个台山真面目,争教坡老不曾来!”</p>

苏轼曾“不识庐山真面目”,元好问却看到“好个台山真面目”,原来老元这是在为山西无缘苏轼的前来而惋惜。</p>

待兄弟二人到达汴梁城东北四十五里的陈桥驿时,苏轼知徐州的任命终于正式下达了。</p>

按照宋时的规定,这时的苏轼就不能够进入国门了,也或许是有人忌惮皇帝召见苏轼,便让皇上下旨阻止他们进城。</p>

本来要即刻前去徐州赴任的,苏轼以为长子苏迈娶妻为由,上书朝廷在此稍作停留。在好友的安排之下,苏轼一行暂时寓居于京城外好友范镇的园中。</p>

汴京的老友们闻讯,纷纷前来问候。</p>

驸马都尉王诜在自家花园里设宴款待东坡,受邀的有孙洙、米芾、蔡襄、李公鳞、圆通大师等十六人。据说苏门四子全都到齐。他们饮酒作诗,抚琴唱和,一起欣赏唐人摹本《兰亭》贴真迹,一时风雅无伦。此次雅集,由米芾作记、李公鳞作《西园雅集图》,成为与兰亭雅集媲美的文坛盛会。</p>

遗憾的是,参加此次雅集者,日后多被“乌台诗案”所牵连。</p>

孔宗翰的兄长孔舜亮(字君亮)也在京师,听说了苏轼就在城外,也出面赠诗给苏轼,面对兄弟俩自带的孔氏后裔之风,苏轼自是称颂不已,也和诗回赠,“固知严胜风流在,又见长身十世孙。”</p>

三月初一,苏轼收到了驸马王诜派人送来的简帖,约他到城外的四照亭中相会。及次日,应驸马都尉的盛情,苏轼与王诜饮于四照亭。席间,王诜侍女倩奴求曲于苏轼,苏轼当场赋下了《洞仙歌》及《喜长春》各一首与之。</p>

“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箇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洞仙歌》全篇用拟人法写柳,垂柳正像是词中的“倩奴”。她身段苗条,体态轻盈,仪容秀雅。然而却寂寞无主,看不到改变命运的希望。这婀娜多姿、落寞失意的垂柳,宛若骨相清雅、姿丽命蹇的佳人。</p>

范镇要去西京洛阳游历,苏轼作诗为之送行。</p>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诗中“小人真暗事,闲退岂公难。”与“言深听者寒”等句亦被后来的《乌台诗案》指为有讥讽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