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 迁居“临皋亭”(2 / 2)

有一次,苏轼夜梦游一户人家,开堂西门,里面游小园、古井,井上都是苍石。石上生长着像龙蛇一般的紫藤,枝叶如赤箭,主人说这是石芝。</p>

折一枝放到嘴里尝一下,味道就像鸡苏(草名。即水苏。其叶辛香,可以烹鸡,故名),还稍带一些甜味。</p>

杜沂还给苏轼带来了“酴醾花”、“菩萨泉”两种酒,苏轼与杜沂父亲杜叔元(字君懿)交情深厚,所以说,苏轼与杜沂也算是世交。想当年苏轼应试时,杜君懿就曾送给苏轼一只诸葛笔。</p>

据说,宣城特产的诸葛笔,笔头是用鼠须制成,故又称“鼠须笔”。相传此笔的制法,不用柱毫,不分心副,而是用两种或一种兽毫参差散立扎成。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能做到尖、齐、圆、健四德具备。</p>

诸葛笔在当时也算是笔中的驰名品牌,以此相赠,方显两人的交情,苏轼知道,老父常常是以兄长事他君懿伯伯的。杜君懿在宣城做通判时,对待诸葛氏就像对待士子一般呵护,因此诸葛氏愿意为他而尽力,他就常能得到诸葛氏做出来的好笔。</p>

应杜沂之请,苏轼专门为杜家珍藏的诸葛笔作了书。</p>

这个月,毛渐为晏知止所刻曾巩所编的额《太白集》作了序,据说曾巩曾自称里面收集了诸多的李太白的散佚诗,可苏轼觉得那些所谓的散佚诗,大多是后人中格调不高者的伪作。</p>

文与可之子文务光扶父灵柩归葬成都时路过黄州,苏轼看到大表哥亡灵时,不由得热泪盈眶、悲从中来。他抑制不住心中的伤悲,再度为文来祭奠这位前湖州知州文与可学士。</p>

苏轼首先再度将与大表哥生前的交往全部回忆了一遍,对表哥的优点与成绩一一颂扬了一番。然后愧疚地说道,您的灵柩将回到西蜀,我却被贬谪到这大江之滨。用什么来祭奠您呢?我采来了江边的野芹,为您奉上这一杯清酒。</p>

接下来,子由赴筠州将要路过黄州,到那时子由也会将苏轼的家眷全部带过来。若是自己还好说,到时候一家人不可能都住在寺院里。</p>

元丰三年五月二十九日,苏轼的家眷合计二十多人来到黄州,可能是觉得继续借住在定惠院内有诸多不便,于是他从那里迁居到了临皋亭。</p>

此亭又名回车院,乃是北宋时期的驿站,按照朝廷的规定,受贬官员无资格居住在官舍中,而驿站亦算官舍。苏轼能得以迁居临皋亭,首先是得到了黄州太守徐君猷的帮助,二则为武昌太守朱寿昌从中予以疏通。</p>

迁居临皋亭后,苏轼对这个新住处颇为满意,他在《临皋闲题》中写道,“临皋亭下不数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问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