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指点学问(1 / 2)

 肖华飞请赵先生进入一门朝南的大房间,地上铺着厚厚的青砖,一张很新的红木书案摆在当中,书架上的各家书籍极多,整整铺满了三面墙壁。

从书房大小以及陈设,可以看出肖家对他曾经寄予极大的希望。

赵先生打量着眼前的书房,目测一下它比县衙里张知县的那间书房还要大,藏书也更多。

在大晋书籍是很贵的物品,绝大部分读书人不可能拥有如此多的藏书,很多书籍都是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读书人中流传。

赵先生随手抽出本先贤名著,翻看后不由得点点头,这本书是京城最大书局,文栋书苑十年前印刷的精雕版。

此书选用的纸是大晋最好湖州纸,页面上印的文字古朴有力,一看就是大师傅的雕工。

印书用的油墨,在书页翻动间还能泛出丝丝幽香,香气传到鼻中,可以让人提神醒脑久看不困。

书真是好书啊,当年这一本书不花个三五两银子,根本买不下来。

若再放些年,哪怕要价十两二十两只要碰到爱书的人,也会毫不犹豫地掏银子买下来。

赵先生读了快二十年书,见到此书顿觉爱不释手,此书保持如此之好,品相等于全新,恐怕再去文栋书苑都找不到同一本。

当年他也只是去自己爷爷的书房,才有幸看到过这些好书,不过他爷爷却从没有让他碰过。

在见识过肖华飞的豪华书房,又看到立满整整三面墙书籍,赵先生神情有些恍惚。

眼前如此多的好书被肖华飞统统束之高阁,这些书崭新到连翻看的折痕都没有,赵先生心酸得有些想哭。

回想起当年寒窗苦读的少年时光,为求翻看爷爷一本名家集注,他不知受了长房大哥多少冷嘲热讽。

赵先生暂时忘记了身边的肖华飞,两眼放光,开始在书架间缓慢踱步,这些书里居然还有些孤本。

他此刻在心中充满了愤怒,这是浪费,是犯罪,严重的犯罪,多好的书啊。

肖华飞对赵先生投来的愤怒目光,充满了不解,刚才两人还好好地有说有笑,怎么看到本书,赵先生就有点控制不住情绪的样子。

这间书房的大门自从肖华飞穿越过来,就根本没有推开过,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太忙了,基本没有一天闲着的时候。

而且从原本的记忆中,根本就没有对这间书房有过一丝有价值的回忆,这完全怪不得肖华飞从来没到过自己房。

看着赵先生小心翼翼的手食指,一册册的划过书籍,肖华飞世情练达,心中一下有了明悟。

原来赵先生那既愤怒中又饱含幽怨的眼神,充满了对他的无声控诉,感情被人家大晋正统读书人,深深鄙视了。

事实摆在眼前,肖华飞只能稍稍低了下头,躲闪着赵先生的目光,毕竟他对大晋的学问属实不太感冒。

这不是说这些书上的知识不好,而是太多的大晋读书人读死书,只学一样知识,很容易造成思想的僵化。

而且那么多的读书人读圣贤书考取了进士,当官后却没有按照书上教的去做,想想关外的大败与无数的逃民,这些人把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仅此一点肖华飞就非常不认可他们,这些一心求官的读书人对学问的态度极度扭曲,表面上极为推崇,私下里背道而驰。

若是说到学问,肖华飞在内心中固执的认定,自己也是货真价实的读书人,曾经上过的十多年学校,接触的科学知识,那才是经世之学,正确的学问体系。

不过此时当着赵先生这个外人,肖华飞只能将这些真心话埋在心里,以目前大晋的学术风气,他如果不想被千夫所指,无疾而终,最好还是默默的陪着赵先生看书架便好。

赵先生逐一看过了三个书架上的书籍,过了良久轻声一叹,在他眼中肖华飞这个少年有诗才,做事也很有门道,可惜就是不肯读书上进。

他眼睛看着那些书,背对着肖华飞,忍不住出言点拨,问道:“贤侄可知,为世人总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肖华飞想起另一句千古流传的名句,答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赵先生并没有听说过颜如玉,不过以他的学识和理解能力,听懂了肖华飞的话。

“看来你还知道好坏,可是为什么这些名家书籍你都不肯读上一读呢,实在有些暴殄天物。”

肖华飞非常想说,这二样东西他都不缺啊,再说他前世也是寒窗苦读过十多年的人,只不过同赵先生所学的知识结构不同,不等于真的不学无术。

向赵先生一拱手,肖华飞还是礼貌地回道:“赵叔教训的是,句句金玉良言,以后小侄多看圣贤书。”

赵先生笑着拿手指点点了肖华飞,以对子侄的口气说道:“知道你小子心里在想什么,赵叔虽没考中进士,学问不精,尚有不足之处,可是我见识过人心。你心中肯定在想美人与黄金,哪怕你不读书做官,单以肖家的财力,唾手可得是吧。”

被赵先生这种老江湖道破心中想法,正常不过,肖华飞咧嘴一笑,不过脸上却装出一丝羞臊,未来还要请人家办事,所以肖华飞面子上还是要给到位。

而且赵先生所说的话,也都是劝他读书上进,放在哪个时代,也不能说是一种错误。

不过对于学问与人生观,肖华飞也有自己的理解,这些他不会同赵先生争辩,自己心中知道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