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十章 大明(1 / 2)

 另外,称帝了,要取什么为「国号」?以什么「建元」?

除了国号、建元外,过去还有所谓的「五德」、「五行」说等等,后面事情还多的呢!

在场众人议论纷纷。

朱元璋道:「就先来谈五德吧!」

李善长道:「禀报主上,『五德』、或说是『伍德终始』论调,是由东周战国齐人邹衍(约前305–前240年)最早提出,认为盈天地间有土、木、金、火、水五种基础要素、动力,循序运转,名为『五德』,或通常所说的『五行』。」

「过去在中原,每个朝代都会推定本身的「德运」,不论是『五德相胜』或『五德相克』,除解释天运循环外,也作为统治王朝兴衰、接替的原由。而配合历代王朝嬗替的阴阳五行循环,按『德运』行序,也成了建立皇朝政权的正统性或正当性。」

又说:「此五德终始论调,在东汉光武帝(公元25–57年在位)兴复汉祚,重建了火德后,『五德终始』说便成了各朝代的规范。」

胡惟庸道:「禀主上,白莲教明王韩山童当年号召起义,以红巾裹头,称为「红巾军」,红色属火,火乃象征「火德」,小明王能力不足,但主上率领的红巾军,领地已遍江南江北,将领们、士卒们,以及人民百姓也习惯以「火」为归属,属下认为,新王朝比较偏向于属『火德』。」

朱元璋道:「喔!」

便转向看着刘基道:「先生认为呢?」

刘基道:「回禀主上,北宋大儒欧阳修曾提出,五德终始说是昧人者之言,所以另揭橥以《春秋》的『居正』及『合一』为大义,才是正统论的『主轴』,若不符合大义的标准,则五德正统有时而绝,也就是所谓的『绝统说』。然而,虽是昧人者之言,但百姓们大多还是相信这『五德终始』的论调。」

「自主上起于濠州,便一路往南攻占滁州、和阳,进而过江攻下太平,占领集庆路,改为应天府,随后皆以南方为主,更以大江之南为基业,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汉朝刘安的《淮南鸿烈解天文训》提及,『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且主上讳姓『朱』,朱本有火意,应属『火德』之运。」

又道:「不过,自欧阳修提出『绝统说』后,金朝是最后一个认定『德运』的王朝,大元朝并未特别认定自己的『德运』。」

朱元璋问道:「大元朝未认定自己的『德运』?」

李善长回道:「回主上,是的,大元世祖忽必烈认为,在大蒙古帝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功业面前,正统与否,不再是一件关乎国体之事,所以未去认定其『德运』。」

朱元璋道:「这么说来,欧阳修的绝统说,倒是应在大元朝之上了。」

刘基也说:「回主上,大元世祖忽必烈认为,其舆图之广,历古所无,在大功业之下,此便是正统,上天赋予的正统。」

「不过,出身布衣而称帝者,如汉朝高祖,尚是藉亭长之名,登高一呼、徒众响附。而主上,则未曾有寸土一民,却已有逾半边天下,此事史书所载未之有也,属下认为已如大元一般,大功业之下,无须在意继统、正统之说。」

朱元璋听了,也甚是满意,道:「孤之天下,确实取自群雄之手,非取于大元。今日得以平定江南,南征北伐,非上天降福,何以致此!」

「如先生所言,孤之新皇朝的德运,可为『火德』,但无须在意继统、正统之说。」

李善长道:「主上英明,蒙古王朝不偏好『德运』,新王朝倒像是创统,而非继统,且『火德』甚符合主上开创以来之情景。」

接着道:「现下,便是国号问题了?」

「史书记载历代各朝之国号,大多以创朝之君,其初起之地,或始封之邑为名,如刘邦受项羽封为『汉王』,随之称『汉朝』。李渊在北周及隋朝时,受封为『唐国公』,取得天下后便称『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