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逡巡不进拉哈达(2 / 2)

轩辕新明录 林芫美 0 字 2022-10-21

项绍宽听完,点头说道:“嗯,刘都督这话有理,不过……”

“不过我军刚刚经历激战,军士疲惫,暂时很难展开进攻。”刘国轩很犀利地顺着项绍宽的话往下说道,“依刘某之见,城中清军也疲惫不堪,而且士气低落。当此决胜之际,谁能占得先机,谁就能最终获胜。只要能鼓动三军用命,必能克敌制胜。”

“也好。”项绍宽越来越发现,刘国轩的作战思路,往往很有现代感,“那就由何祐带兵防备拉哈达,其余兵力明天一齐投入攻城。另外,再派人去杭州催饷,为将士们准备赏银。”

清军无法重夺吴淞口,迫使杨捷只得亲自到前线督战。金山营参将白可爱、川沙营参将任元礼、刘河营游击沈守才、福山营游击郭豹等人从各处增援,聚集了近四千兵力,再次向吴淞口发起进攻。

郑军则在蒋一正的指挥下,从船上卸下更多的火炮,顽强固守。又选了一部分小型战舰,驶入黄浦江中,从水面上向岸上的清军射击。

清军数量虽然不少,但各营主力都选调南下,用来攻打吴淞口的,都是挑剩下的守兵,战斗力有限。进攻又连续进行了几天,清军损伤已经近千,沈守才中炮受伤,被送回上海县城休养。

杨捷已经五十九岁了,是实实在在的沙场老将,早年任明军辽东卫所的参将,甲申国变之后投降了清军,又跟着跟着清军一路从辽东打到广东,累功当到江南提督,郑成功北伐时,杨捷在扬州一带驻守,还曾有过交手。如今面对不到两千的郑军,居然以优势兵力无法拿下,还损兵折将,内心肯定觉得不可思议。

但想不通归想不通,杨捷也看出来了,以郑军的火力,固守吴淞口炮台和兵营绰绰有余。听吴淞营逃亡回来的士兵说,郑军有很多西洋人助战,自然也就有不少的西洋火器。相比之下,清军的仿葡萄牙制式火枪和火炮就相形见绌,杨捷因此也颇感气馁,只能暂时屯兵在吴淞口卫所外,向江宁的总督和将军报告局势。

陆上的战斗顶住了杨捷的攻势,蒋一正腾出手来继续发动水面上的攻势,派遣郑军舰队向崇明岛江边的清军水师发起进攻。清军水师的船已经不足五十只,而且多是二、三等的小船,稍一接战便沉了十多艘,其余向长江上游逃脱,又有几艘船向郑军投降。

可惜,蒋一正现在没有足够的兵力登上崇明岛作战。崇明岛作为清军的海防要冲,防御工事建设得相当完善,尤其是崇明县城,当年郑成功以优势兵力也未能攻下。不过既然歼灭了清军水师,吴淞口的郑军就再无后顾之忧,可以安心与杨捷一较高下。

杨捷显然只能按兵不动,因为进攻乏术,唯一的选择就是等待江宁方面的支援。项绍宽的军报再一次转了一大圈,送到了蒋一正的手里,内容则是喜忧参半:郑军连续攻打海盐县城,城中清军顽强抵抗,暂时未能攻克,城外的拉哈达依然不敢轻易交战。吕宪华所部因为难以抵挡清军纪尔他布所部八旗兵的进攻,已经弃营撤退,并且报告何九与金国兰阵亡,天台镇三营郑军只有五百余人退守桐乡县。

蒋一正和许纬辰对这个结果都感到惊讶,毕竟这是登陆作战以来第一个重大挫折,也是首次单场战斗伤亡上千。但林升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不单是胜败乃兵家常事,而且天台镇是以绍兴收编的义军为主,战斗力本来就不强,打胜仗还好,打了败仗自然会溃散,真实的伤亡未必有那么多,事后收拢一下,或许还能找回来几百人。

至于战场形势,三个人倒是一致认为,决定性的问题是何时能攻克海盐县城。纪尔他布获胜之后,必然进军嘉兴,与喇哈会合,然后猛攻岛津久治的日军,以日军以往的表现来说,能撑多久不容乐观,一旦清军获胜,就会继续向海盐方向进兵,到时候再与拉哈达合兵一处,那郑军再要攻取海盐就非常困难了。

遗憾的是,蒋一正并没有任何办法为项绍宽和刘国轩支招,也无法提供帮助,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牵制住杨捷的兵力,不让他南下增援。吴淞口这里僵持不动,海盐县城又攻而不克,浙北苏南战场就成了一个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