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吐蕃(2 / 2)

吴兰向看怪物一样看着两个人,没有向导就敢翻越大雪山,这不是疯了吗!</p>

萧烈却很认真对吴兰说:“老吴你别怕,多穿几件衣服,山了上我扛着你走,只要不被冻死一准能到雾夯城!”</p>

“啊?”</p>

五天之后在雾夯城居民好奇惊诧的目光中,三个男人迎着朝阳步入城中,为首的一个年轻人英俊帅气,后面跟着一个高大威猛的大汉,大汉肩上扛着一个半死不活的瘦子。</p>

赵遵他们在大雪山里艰难前行,上了雪线吴兰的体力就撑不住了,饥寒交迫之下发起高烧昏了过去。萧烈言出必行,一路上扛着吴兰翻过大雪山。</p>

雾夯城是座山城,又在商路上,各民族的商旅络绎不绝,赵遵他们一句吐蕃话都不会讲,好在哪都有热心人,见吴兰病得厉害,领着他们到了一家医馆。</p>

老大夫看了看吴兰的舌苔,又翻开眼皮瞧了瞧,然后给吴兰灌了一碗异香扑鼻的药汤,这药有奇效,不出半个时辰吴兰悠悠转醒,见到赵遵萧烈不喜反惊,吓得全身发抖,一路上所受的折磨不言而喻。</p>

赵遵萧烈哈哈大笑,老大夫不明所以,问那个热心人,听说他们是翻大雪山过来的大为震惊。他也看出这几个汉人没地方住,边留他们度宿。赵遵千恩万谢,奉上金银,老大夫却不肯收。</p>

当天夜里老大夫一家请赵遵他们吃饭,饭食有牛羊肉,喝奶汤,与汉民饮食差异很大,好在几个人适应能力都强,不然真受不了这油腻。</p>

这条街上有个经常到苗区收药的商人,他会一些汉话,现在积雪封路也不能出去做生意,也被老大夫请来一起饮宴。</p>

通过这个商人,赵遵了解到十天之后是穆马克的六十大寿,吐蕃各部、羌人部落、吐谷浑、苗部都派使者为其祝寿。</p>

这几天祝寿的使者陆续抵达,雾夯城变得很是热闹,穆马克向城里的居民分发酒肉与民同乐,家家开宴会。</p>

萧烈看了一眼赵遵,那意思是说:“看,来对了吧!”</p>

赵遵不动声色,问道:“大周派人来了吗?”</p>

药材商人道:“你还真问对人了!大周以前是不跟金格王国往来的,但这些年大周和羌人打仗,羌人从金格王国获取了不少粮食兵器,大周不得不重视起来,也有了国书往来。不过金格王国毕竟国小,大周并不重视,穆马克国王过寿这样的小事大周皇帝自然不会过问。但今天大周的使者却来了,和你们前后脚进的城,是不是来给国王过寿的这个就不好说了。”</p>

萧烈道:“你能确定是大周使者?”</p>

药材商人道:“这个错不了,他们持着大周朝廷的旌节,我的店铺在街首看得非常清楚。”</p>

赵遵问:“使团有多少人?”</p>

药材商人道:“总共十个人,为首的是个留长胡子的中年人,看衣服就知道不是什么大官!”</p>

赵遵万没想到自己无心之举竟在异国他乡巧遇了大周使团,使团也没想到原本任务只是来捧捧人场,却因为赵遵的介入而卷入了各方势力角逐的中心。</p>

使团长彭嘉是典客毛焦手下的一员小吏,典客署职责之一便是沟通外邦接待使者,彭嘉也曾是血气方刚的少年,从太学出来就进了典客署,一直勤勤恳恳,可因为没有背景后台一直得不到重用。</p>

典客署的官分成两类,一类人要名,比如出使匈奴,哪怕被杀被押,几十年不放人,只要有气节一定落个好名声,有幸不死回朝便有封侯之望。另一类逐利,比如两个邦国交战,需要大周调停,使者到了两边都竭尽所能的巴结讨好,出去转一圈赚个盆满钵满。</p>

彭嘉这二类人都不是,也不是他不想,是捞不着。他在官署做了二十年文书,一趟实差都没派过。此次封不遗在陇西作战遇阻都是因为吐蕃吐谷浑从中作梗,封不遗请求朝廷派人到吐蕃斡旋,刘衡立刻应允叫典客毛焦派出使团。</p>

毛焦接到消息很是头疼,金格王国地处偏僻,不与大周接壤,周朝官员从未到过那里,该国和羌人苗人交好,一次出访难有作为。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往返数千里注定无所获的出使谁愿意去?派到谁不是有病就是守孝,最后硬派给了彭嘉。</p>

彭嘉倒没有抱怨,自己在官署苦侯了二十年,升迁无望他也想出去走走,虽然路途遥远没有啥油水,但自己总算做了一任主使代表天朝上国,上邦之臣当下邦之主,到了金格王国定礼为上宾。千辛万苦走了两个月,可到地方一看,满不是那么回事。没有人去迎接他们,进了城才知道这里没有馆驿,使团只能自掏腰包找客栈住下。</p>

彭嘉使团共十个人,除了他其余随从都是经常外派的,他们感觉受到这种冷遇非常丢脸,话里话外抱怨彭嘉无能,这趟出来算白辛苦了。</p>

彭嘉心里也窝火,但又不好发作,只好出钱保太平买了酒肉去堵住随从们的嘴。这些人远离母国,彭嘉又没有威严,不肯老实待在房中喝酒,跑到大厅大呼小叫,引得其他租客和食客纷纷投来厌恶的目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