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节 三和酱园(2 / 2)

狠宋 比萨饼 0 字 2022-10-31

话说回来,一些手眼通天的酱园表面上用官盐,实际上用便宜的私盐,以节省成本。

两扇乌黑大门上挂着锃亮的狮头铜环,门顶匾额上是“三和官酱园”金字招牌,在街头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进入园区,占地约有9亩多,有酱缸800多只,排列开来,如军队般阵容扩大!

务工者皆为临安府各县农村人,他们的工作非常辛苦,把沉重的豆料和食盐一包包背进库房,并堆叠成桩,压榨酱油一个工人每天上下反复搬压榨石(每块三四十公斤,每榨七八块)达1万公斤左右。

制成的酱油装入大木桶(每桶达到180公斤重),用人力推力运送到各分店(门市部),每辆推车装木桶六七只,由三四个工人前拉后推送达目的地,他们要搬上去,运下来,劳动强度很大。

但,酱园给现钱,按时发钱,不克扣,年底发多点钱,绝不拖欠!

比起很多老板有良心得多,所以,三和酱园的工人们情绪稳定。

他们通过同乡熟人介绍,初当替工或临时工,经过半年左右体能和技能考察,符合要求者升为正式工人。

看中的是农村青年身强力壮,吃苦耐劳,工薪低薄,家庭牵累少(住集体宿舍),生产淡季可以回家参加农业劳动,亦工亦农,工农关系紧密。

有客人来,王掌柜就介绍起来,酱园经营是春夏投料,自然发酵,天然曝晒。

每年农历春分到夏至为一年的投料生产期。利用三四个月梅雨季节开足马力,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烧豆、蒸糕(做面酱),直到装满园场上的空缸。

从原料投入到酱油产出时间长达半年,冬季是一年中的销售旺季,素有三春靠一冬之说。

王掌柜自豪地道:“我家选用的尽是好豆,货真价实,发酵周期长,日晒夜露,产品色泽风味特好,广受欢迎,供不应求!”

他瞅瞅孟之祥道:“加上孟东家的销售策略,经营情况实在不错。”

孟之祥制定的销售策略正是“老干妈”的那一套路,即“我不欠你的,你也不要欠我的!”

“三和酱园”买入大豆、盐等原料时,即时给钱,绝不含糊。

等到销售酱油和面酱时,一手交钱,一手拿货,童叟无欺。

还有,对于工人的工资,给钱痛快,也不拖欠。

以前王掌柜抵挡不住那些先货后钱的人物,受了很多的气,造成他经营困难。

现在换作是孟之祥当老板,他兵权在手,腰杆硬朗,谁也不敢硬来,三和酱园的经营顺利无比,还准备扩大规模。

除了供应门市、用于制作孟家的卤味,王老板雄心勃勃,计划增产的酱料用来深加工其它产品,以扩大利润,比如制作。

他说得神采飞扬,大伙儿洗耳恭听,唯有乔掌柜知道端倪,心忖这孟之祥会打仗、能屯田、善经营,是个食神,还有什么他不能做的呢?

如此人物,好在与他是一伙的,乔掌柜断言:“别看他阳光青春大男孩的样子,真要是与他为敌,必定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