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笨鸟先飞(2 / 2)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0 字 2022-11-04

不过,想扬名立万是一回事,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还是懂的,场中诸生目光乱瞟,作观望状。

观望的对象自然是那些名声在外的“才子”,如费懋贤,如徐元杰,如刘几,如冯过。

冯过乃是新鲜出炉的院试案首,经过短时间的发酵,其才学正为更多的人所认可。座中即便是早过院试、乡试的秀才相公、举人老爷,亦是自忖稍有弗如,不免存了让其先出风头的心思。

不过,亦有那脑瓜子转的快的机灵鬼抢先出手,讲究个先发制人嘛。你想啊,若是让冯过这些个已得到认证的才子先行亮招,那便是妥妥的“珠玉在前”了。不是说自奢入简难嘛,先读美文再读寻常文章,当然会味同嚼蜡,徒添笑柄罢了。

很快便有人起身诵读自己的“拙作”,念罢,亦不赘言,默然落座。

此人“献丑”的一肯五言诗,诗作平平,自是泛不出丁点水花。

但,宁为鸡首不为牛后,这才是书生的正确打开方式嘛。

既已有了带头大哥(小弟),观望亦是多余,便连续不断的有人宣读自己的文章。一时间,高亢激昂、顿挫抑扬的朗诵声不绝于耳,煞是热闹。

诵文几乎全是诗词,罕有散文八股。在这种场合讲究的是“短小精悍”,若无十足把握,长篇累牍的弄出篇作文来,极有可能沦为老太太的裹脚布,臭不可闻。

不多会已有四十多学子献读己作,“主席台”就座的大佬们神情如初,面色如常。

呵呵,讲真,这几位可是文坛大神级人物,哪位不是制文高手?寻常文字可打动不了他们。

这个时空的历史轨迹不尽相同,从南北朝后的大中国一直处于诸侯割据的状态,文化传承与发展也是停滞不前或者说是发展极缓。时下的作文风格与魏晋南北朝颇为相近。

八股文不必说,极其注重对偶,私塾学堂在教学生写八股文之前,都要先教对对子,为日后写八股文打好基础。大抵就是“云对雨,雪对风。临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针对八股文的“破题”也有一项专门的训练,叫“猜诗谜”。因为只有破题写的准,后面的文章才能写好、写对。

而且,文中需用有据可查的典故,不能胡编乱造。

在大楚朝时,二十二岁的名儒苏纯去汴京应试,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了考官的青睐,于是将此文推荐给主考官。

主考官仔细看完文章后,赞叹不已,但是对文中一个地方想不明白。

当时苏纯在《刑赏忠厚之至论》一文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是这样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日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意思是说当贤德的尧治理天下的时候,皋陶被任命为法官。有一次,他要以死刑处死那些犯了法的人。皋陶在朝堂上一定要处死这些犯罪之人,并多次坚持自己的观点。然而尧却说要宽宥他们,并也多次坚持自己的观点。

主考官一生博览群书,但对此典故却很陌生,当时就问同考官此典出处,可同考官也没想出来,两人以为是自己年纪大了,“皆偶忘之”,同考官干脆找了个台阶下,说:“何须出处!”便不再纠结于此。等到大考结束,苏纯前往主考官府上拜会,主考官见到这位青年才俊,又想起判卷时的疑惑,于是把《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典故翻出来,问苏纯出自哪本书籍。苏纯回答道:“事在《后汉书·孔融传》注!”但主考官遍翻此书皆不可见。苏纯只好承认:“想当然耳。”

自编典故,就问你牛不牛?

此为科场雅事,可一不可二也。

南北朝延承魏晋文风,即追求“新变”。文坛上,不仅可见许多文学形式产生、发展,奠定了后世创作的基础,而且有些体裁,在当时已经达到巅峰,其绚丽精美,非但空前,亦为后世所难以企及。体式上完成了古诗从四言、骚体到五言乃至七言的发展过渡,尤其五言诗在形式上完全成熟,成为古代诗人沿用千年的正统诗体;内容方面则开辟了咏怀、咏史、游仙、招隐、玄言、田园、山水等丰富多采的题材。

受此影响,此时的诗词文章走的尽是辞采华丽、骈四俪六的路数,极尽雕琢之能事。换句不好听的,那便是空洞苍白。

辛弃疾几人对此厌绝,一直倡导行文辞句用实,自是对这些刻意雕琢的诗词不感冒,期待着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出现。

这时,徐元杰昂然起身:“吾有一诗,请诸位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