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北海朝阳(2 / 2)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0 字 2022-11-04

秦楚时,江宁城得到恢复和发展,商品繁盛,民殷物阜。人们又在倾圮的王、谢故居上重建“来燕堂”。其址在乌衣巷东,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士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胜地。

从繁华热闹的夫子庙出发,步过秦淮河上的文德桥,撇下风韵诱人的媚香楼往西南行数十米,便可以看到乌衣巷的题字和树立的诗碑了。巷子是窄窄的,用青砖铺的路面,两边则是矮矮的仿古建筑风格的民房。一切似乎都很普通,普通得令许多不知情者都以为它只不过是一条典型的江南小巷而已。一条静静的,有点怀旧情绪的巷子。

然而它并不普通,因为它不是别的小巷,它是乌衣巷。

走在乌衣巷内,两旁的建筑一律漆成白色的墙壁。配以古色古香的黛瓦屋顶,门窗檐楣,颇有古韵。进了巷口一转弯,就可以看见“王谢古居”四个金色大字在雪白的墙上很是显目,随之的一所朱门大府,又高挂“王谢古居”大匾的,则是那传说中的王谢堂府了。

无疑,乌衣巷的一砖一石,都是同王导,谢安两大家族的历史紧紧相连的。而王导,谢安两大家族的历史,又无疑是同整个东晋王朝的历史,乃至中国的整个文化史紧紧相连的。

既到金陵,乌衣巷、夫子庙是必去的,恰恰这二地与贡院一般,都在秦淮河畔。

江南贡院是夫子庙地区主要建筑群之一,秦淮河畔也因贡院、夫子庙的存在而一度繁荣起来,是天下最大的科举考场。因贡院四周建有两重围墙,上面布满荆棘,以防夹带作弊,故世人又称其为“棘围”。

太祖当年迁都于北京,但南京仍为留都。因江南地区人文荟萃,参考士子日益增多,原有考场便越来越显得狭小。皇帝便没收臣犯臣府邸,下令改建“江南贡院”。

百多年来人,江南贡院不断扩建,江南贡院已形成一座拥有考试号舍二万零六百四十四间,另有主考、监临、监试、巡察以及同考、提调执事等官员的官房千余间,再加上膳食、仓库、杂役、禁卫等用房,更有水池、花园、桥梁、通道、岗楼的用地,规模之大,占地之广,房舍之多为全国考场之冠。

冯过等人到得金陵城,离进场考试还有数日时间,自想到贡院附近“踩点”。当然,平日开放的贡院此时是进不得的,只可远观也。

此盖因“锁院”也。

锁院制度下,考官被任命后,立即被送入贡院封闭起来,在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下,完成命题、考试、阅卷、确定等次等各环节工作,一直到放榜之后,尘埃落定,才能解禁出院。

锁院制度执行十分严格,相关人员锁院期间,不准与外人接触,更不准回家,饮食等都由专人送入,睡觉、更衣都在贡院进行,生病则有医官诊治,就连很多细节都被考虑在内,比如考官被下诏任命后,立即被送入贡院锁院,不得以任何借口滞留,更不允许与任何人员接触交流。如有违反,将接受重罚,这样的人规定即便放在如今,也是十分严格的。

真宗大中祥符七年,翰林学士王曾、知制诰钱惟演被任命为知贡举,在等待前往锁院的空隙,王曾与同僚李维说了几句话,一旁的工作人员立刻将王曾、钱惟演、李维三人分开单独问话,三人陈述一致,查明王曾是向李维叮嘱家事,这才作罢。

虽然只是个例,几天后,朝廷还是颁布一道诏书规定:

“今后所差考试、发解并知举官等,宜令阁门候敕出,召到画时令阁门祇候引伴指定去处锁宿,更不得与臣僚相见言语。如违,仰引伴使或阁门弹奏,并当重行朝典。”

锁院的时间范围从受诏之日开始,到放榜之日结束,短则十几天,长近两个月,通常在一个多月。

锁院的人员范围,逐渐从考官扩大到监考、主文、考校等相关人员。

至于锁院的实施范围,则止于乡试与会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