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是非功过(2 / 2)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0 字 2022-11-04

但,如若没了“靖康耻”,就没有之后的各种对这位改革先锋、变法达人的抹黑了吧?

你看,王棣不就改变人生轨迹了么?

不管怎么看,“事功学说”在这个时空还是有相当市场的,辛弃疾、陈亮便是本派大佬。

事实上,本朝首辅蔡京算得是王安石的拥趸,悲催的是,这也恰是“事功学派”最大的悲哀。

王安石一生中最大的污点正是“用人不当”。

纵观整个变法派中,除王安石本人操守尚无非议外,他最看重的支持者与助手,如吕惠卿、章惇、曾布、蔡卞、吕嘉问、蔡京、李定、邓绾、薛向等人,德行多有问题,有的当时就被视为小人。

吕惠卿在得志后,大肆地扶植亲信、排斥异己、搜刮百姓,搞得天怒人怨。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虽与胞兄政见不同,但也看不惯吕惠卿的奸诈阴险,忍不住当面狠狠羞辱了他一顿。此时吕惠卿已位高权重,今非昔比,岂能受这口鸟气?他恼羞成怒,将王安国贬谪出京。他又非常忌讳王安石会被再次起用,甚至千方百计想办法堵塞老领导的进步之路。于是私下里安排人伪造了王安石的书信,里面有“不要让皇上知道”这样的句子,还故意让宋神宗看到写封信。

蔡京是不折不扣的新党,曾经深受王安石的信赖。同时,蔡京和王安石还可以攀上亲戚,蔡京的弟弟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而蔡京在当上宰相后,对王安石进行了追封,封其为舒王。有了这一系列的关系,王安石和蔡京就被牢牢地绑在一起。但事实是,蔡京虽然是新党,但他却是一个投机分子。王安石当政时,新党里头最激进的人里头有他;王安石倒台后,废除新法措施最积极,被司马光表扬的也是他;而蔡京之所以要追封王安石,一是因为他弟弟这层关系,二是崇宁帝任用的人主要还是以新党为主,旧党在英宗一朝基本上被压制得毫无还手之力,蔡京为了取得新党的支持,所以才对新党的党魁王安石进行加封。在蔡京眼里,什么新党旧党,新法旧法,都是虚的,只有自己的权力,才是实实在在的。

冯过很想建议王棣与蔡京划清界限,但似乎不太容易,小姑父是蔡卞哪,即便阵营不同,同胞兄弟这个事实是抹不去的。

说来也妙,蔡京兄弟俩都身居要位,却是各处政见完全不同的敌对阵营。蔡卞曾反对蔡京重用宦官童贯为陕西制置使。在其他政事上,蔡卞的主张也多与蔡京不同,因此受到蔡京的诋毁。

当然,王安礼与王安石政见不一,也曾上书反对变法,直言变法的危害。

咳,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嘛,相煎何太急呢?

不管怎样,王棣去了汴京,就凭他的亲友群,想泯然众人也难。

与之相比,冯过可就差远了,恩师资哲、忘年交辛弃疾或者再加上座师李格非,与蔡京兄弟及王安礼相比,怎么看都差了不止一星半点。呃,或许还有会试的房师与座师,杨廷和嘛,会厚积薄发。但会试可还没放榜呢,所谓的“座师”尚作不得数。

但外界可不这么看,这从今科会试排名榜赔率就可看出,冯过可是高居第三的。嗯,第一是福建延平黄裳,第二是浙江永康陈亮,看来,冯七郎是与“探花”耗上了。

黄裳呀,冯过略略有些激动。

为何只是“略略”,那是因为金大侠的小说依托历史写的很真实,让人难辨真假。

那本小说中如是说:

徽宗皇帝于政和年间,遍搜普天下道家之书,雕版印行,一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称为《万寿道藏》。而委派刻书之人,便叫做黄裳。

黄裳刻书时已然67岁,因害怕这部大道藏刻错了字,皇帝发觉之后不免要治其死罪,所以就逐字逐句、极为细心地校读。不料想这么读得几年下来,抛去资料收集,黄裳校对共花四年,每周需校对约二十七万字,他居然便精通天下道学,更因此而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他无师自通,修习内功外功,竟成为一位武功高手,并著写了天下学武之人视为至宝的经书——《九阴真经》。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练了《九阴真经》,便是郭靖那么个木讷愚钝之人也成了一代宗师。

冯过摸着刚长出的胡茬胡思乱想:嗯,找个机会结识一番,就此圆了武侠梦也是有可能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