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诗礼簪缨(1 / 2)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0 字 2022-11-04

 所谓的“四大千古奇文”分别是《诫子书》、《钱本草》、《破窑赋》和《驭人经》,或为处事之至理,或为劝世之良言,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实为不可多得的奇文。

《诫子书》乃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语言清新雅致,说理平易近人,作者运用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使这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嗯,全文百来字,世人皆知之。

冯过将《渔樵对答》与《驭人经》、《钱本草》和《破窑赋》合印成册,也算是凑足了“四大奇文”。

他不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紧迫感让他想着要尽快提升影响力继而拥有话语权。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所带来的影响此时尚不得而知,冯过却深信可在文坛引发轰动。

李格非自不会在第一时间阅读,想着过后再细细品读。

知晓大定最年轻的状元郎登门,王氏也出来陪同会客。

冯过恭恭敬敬的拜见了师娘,与平常一般淡定自若,全无初见长辈的局促拘谨。

他这般表现落在王氏眼中顿时好感大增,落落大方之人向来受人欢迎,光明使人向往嘛。

这位师娘果不亏为大家闺秀,言行举止间尽显名门气度,冯过不由得感叹李格非确是人生赢家。

李文叔家境平平,父祖辈皆为“蚤有盛名,识量英伟”的学士韩琦的门下士,本人又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同在馆职,俱有文名,称为苏门“后四学士”,实乃清流名士,闻名于世。

其出身平平,非名门望族,所娶两任妻子却皆是名门闺秀:发妻乃是仁宗天圣八年状元、检校太师、安武军和彰德军节度使王拱辰孙女;续弦更是仁宗庆历二年榜眼、“三旨相公”王珪之女。啧啧,说是“下嫁”不为过吧。

其好读书,藏书甚富,醉心于词章诗句,本无心于仕途,却是官至礼部侍郎,正三品高官,少宗伯,地位不可谓不尊。况且其刚知天命之年,尚有很大的升迁余地。

这样有心躺平之人,居然一路顺风顺水,人生若斯夫复何求?

他心里胡乱想着,却不晓师娘也是心思活络,越看他越欢喜,正寻思着能不能把“师娘”这个身证换一换。嗯,提升一个档次。

毕竟是夫妻,李格非见夫人目光灼热,稍一思忖便晓得她起了什么心思,咳了声,道:“改之,近来可有见既明先生?”

冯过回答:“前日刚去过。”

李格非意有所指:“资府小娘子聪颖知礼,清照一直念叨着要邀她外出游玩呢。”

这话……就不太好接了吧,冯过含糊着“嗯”了声。

李格非心下暗叹,为了及时扼杀夫人做丈母娘的心思,干脆挑明了说:“听闻资祭酒有意与你家联姻,你六叔来京中便是为了此事?”

呃,要不要这么八卦?虽然不晓向来谦和淡雅的座师先生为何转了性子,冯过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六叔是来经办书局一事的……家父家母过些日子会来京中。”

李格非注意到夫人眼中的某些东西忽然幻灭了,暗暗松了口气,道:“到时还请令尊令堂过府一叙。”

冯过点头道:“自当如此。”

正说着闲话,屋外头“噔噔噔”走进来一男一女两个少年,少女明眸皓齿眉眼如画,正是李清照;少年年龄小些,浓眉大眼,与李格非颇有些相似。

“改之师弟,怎地今日有暇拔冗过府呢,真是稀客哩。”李清照嘻嘻笑道,“师弟”二字咬的极重。她与冯过同龄,生日早了两天,也的确是“师姐”。

冯过很是无奈:“忙完了这段,往后便会经常过来叨扰了。”

呵呵,“师姐”是万万不能随便叫的,有一便有二,容易变成习惯。他的心理年龄可是中年人,“师”什么“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