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补全了,出去玩了几天回到公司一秒钟忙成dog……_(:3ゝ∠)_
好心累_(:3ゝ∠)_
————————页面上半部分是正文,下半部分是防盗章节,只看上半部分就行啦————————
从刘鑫那条微博到visual6月号发售,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网上早已经为韩竟跟顾宵吵得沸沸扬扬。一众粉丝和八卦营销号这才反应过来,一拥而上开扒这俩人的关系——结果两人上过的所有通告采访和两人全部的微博一条一条仔细刷完,硬是就没找出一点关系。
就连备受瞩目的八掌门周发财,最后也只是发了一条:“可以确定顾宵是顾宁教授之子,跟韩竟两人是兄弟,曾经一起就读于h大附小,其他的本掌门也不知道,他俩隐藏得太深了[擦汗][擦汗]真想知道还是等着去买杂志吧[擦汗][擦汗]”
没有料可一点也不影响粉丝们yy的热情。继“竟黎”跟“韩夏”的热潮之后,“竟宵”一眨眼就成了饭圈大热的真人cp,特别是早年丧父的坎坷身世和那种兄弟之间的禁断感和压抑感,只靠脑补就让粉丝们把持不住了。
兄弟二人相濡以沫发奋自立,事业有所成就之后筹拍剧集纪念父亲——还有比这更励志的故事了吗?相比之下,那些还没开拍就口口声声说人家肯定拍不出来的人,到底是什么居心?——在杂志正式发售之前,舆论已经完全逆转。
4月头上,visual杂志如期发售,当天就被抢购一空。有人将访谈全文扫描发到网上,还专门传了访谈中几张插图的高清版,一夜之间已经有了超过10万次的转发。
最主要的是,那张韩竟跟顾宵在玉兰树下的合影实在是太戳人了!花海之中那一瞬间深深的凝视,只有那个温柔而深情的眼神,任何言语都显得那么多余。
这照片俨然引领了一股风潮,不少k大学生专程去找那株玉兰树,模仿原片的构图拍摄合影发布到微博上,后来又扩展到其他学校,#玉兰树下#在话题榜挂了整整两天,几乎成了一场文艺青年的全民狂欢。
照片中的美景犹如最安逸美好的梦境,阳光温暖明媚,天空蔚蓝如洗。可搭配起二人坎坷的身世来看,就变得尤其让人心疼——明明两人之中的任何一人都不曾就读于这所颇负盛名的高等学府,都不曾有一天享受过安逸的生活。访谈中韩竟所讲述的为了筹集医药费而在矿场拼命打工的段落被专门截图出来,也获得了尤其多的转发,一时间韩竟微博上铺天盖地都是安慰和表白的评论,获赞最多的一条是:
【条君_天字一号真痴汉:很抱歉以前的艰辛和坎坷没能为你分担,但从今往后的路,一定会陪你一直走下去[爱你][爱你]】
在访谈的结语中,刘鑫这样写道:“这次访谈所讨论的话题,从某些方面来说是很沉重的。当我问到父亲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时,顾宵当场落下泪来,是那种无声的、压抑到了极点的哭泣。我无法想象在那么年轻的时候经历的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是怎样的艰辛。但我相信一句话:成功者当经历苦难,一切的试炼终将使生命蜕变成另一种崭新的模样。祝福他们。”
在这样的氛围之中,随后发布的《广陵散》主创名单,让一切的质疑和争论,到这里就都结束了。除了演职员以外,剧组还聘请了专门研究魏晋历史的社科院杨翼院士担任顾问。老教授专程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为这件事接受采访时,都是一派学者风范。
“做我们历史这一行的,通常都不屑于看历史剧,因为里面的错误实在太多了,就像吃一碗饭,结果吃一口一个沙子,又吃一口又一个沙子,吃到最后牙都硌掉了嘛。不过这次《广陵散》这个事情大家都在关注,我的研究生每天都聊,再加上我跟顾宁算是同行,当年还有过一面之缘,所以我也去了解了一下。我在想,历史剧很难拍得符合历史,当然一方面可能是一些剧组资源和经费所限,另外一方面,是不是也是因为我们这些做学问的,有时候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太高了呢?说到底知识应该是全人类共享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电视剧一定是要比几万字的论文更通俗更容易接受的传播知识的方式。我们做学问的,一边在嫌弃历史剧里满篇错误嫌弃真正的学术没人关注,可是另一方面,是不是也应该为了把自己手中掌握的这些知识能够传播给更多的人,做出一些努力?现在那些高端的物理化学都在拍纪录片出科普读物,我们人文学科有什么不一样呢?相比之下,电视剧难道不是更好的载体么?”
“所以,《广陵散》剧组找到我的时候,我很高兴地就答应了。我觉得既然人家有这个诚意,愿意精益求精,做一部符合历史的、不硌牙的剧,愿意来帮我们把这些比较偏门的知识推广出去,那我们这些做学术的,也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来帮助他们。而且,我今天这么做了,也是抛砖引玉,我就当里面那个砖,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的历史剧像《广陵散》这样,愿意试一试去向真正了解这段历史的学者求证,也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的我的同行愿意帮助他们,让观众能够多了解一点历史,我们自己也少吃点沙子,多吃点粮食。”
老教授慈眉善目的,一席话中气十足,幽默风趣又语重心长,在场虽然大多是本来不了解他的娱乐记者们,凭这一番话,都对老人产生了特殊的好感,新闻厅里立刻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韩竟等到掌声平息了,才点点头,接口说道:“我读书比较少,历史功底确实不能算好。之前为了拍这部剧,已经自己恶补了一番,但是我也很清楚,凭我自己的力量是绝对不够的。所以,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杨院士的慷慨,愿意抽出自己的宝贵时间,来对这部剧中涉及到历史和民俗的部分进行把关。总之,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我会尽量严谨地对待这部剧的每一个细节。这既是我的私心,也是我的态度,同时也会是《广陵散》这部剧的态度。”
韩竟这段话说完,现场并没有人鼓掌,反而安静了许久,却不是那种反对的抗议,而更多是沉默中的赞许和支持。记者们被韩竟坚定的语气所感染,一时都忘了举手提问,直到韩竟轻咳一声,宣布只请最后一位提问时,才纷纷急切地举起手来。
抢到最后一次机会的是位短发戴眼镜的女性,一眼看去只有二十出头,大概是刚入行不久,抢着举手时极其积极主动,可拿到话筒就已经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
“韩竟您好,我是《spot》周刊的实习记者楚帆。据我所知,网上有一些声音质疑您是借已逝之人的名义为自己的新剧炒作,这个质疑被一些新的消息压下去了,但似乎一直并没有停止。包括我知道这一期《visual》上面有发一篇您与这次的另一位主演顾宵先生的专访,也是围绕着顾宁教授这个话题,以及您刚才对于剧集的细节会尽量还原历史这个态度的解释,又再次提到了您的‘私心’——我想请问您一下,您怎么看待您的这种‘私心’?对于网络上面的质疑,您会如何回应呢?”
她话说到一半,台下就已经开始止不住地传出窃窃私语,到最后已经变成一片低声的争论,使她不得不抬高音调才能让自己的声音更明显一点。一方面这个问题是所有人一直都想问的,可另一方面,确实也是所有人都不敢问的——因为确实太失礼了。
实习生问完,在全场的唏嘘声中尴尬地坐了下去。当时顾宵也在台上,担忧地望了韩竟一眼。而韩竟只是低垂着视线,神色不明。
他等了好一会,直到在场的嘈杂声自然减弱下来,才慢慢开口说道:“其实这个问题问得挺好,因为我确实最近一直在想这件事,正好趁这次机会,集中回答大家一下。不过——”
韩竟略一停顿,环顾了一下台下,眼神严肃而平静。他的语气仍是轻松的,却莫名透着那么一点冷:“不过,我说的话可能会有些不是那么客气,如果不慎冒犯了谁,在这里请允许我,先代表自己表达一下内心的遗憾。”
这话一出口,台下原本稀稀拉拉的交谈几乎戛然而止。干娱记这行有谁不懂察言观色?所有人都注意到,韩竟的措辞十分微妙——这个语境似乎是在为自己冒犯他人请求原谅,可韩竟最后用的词却并不是“歉意”,而是“遗憾”。
仅仅一词之差,语义已经全然不同,从谦卑低调的致歉,瞬间变为居高临下的谴责——甚至还透着一丝不屑的味道,因为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都是那样冷冷淡淡的,好像连气都懒得生。
————————上面是正文,下面是防盗章节,只看上面就行啦————————
韩竟把人拽出来按到床上坐下擦药。睡衣下摆整个撩起来,就见近一寸宽的红印从肋骨下方一直延伸到腰背,边缘部分伤得尤其严重,很多地方起了水泡又被磨破,露出里面鲜红的嫩肉。夏炎显然刚刚自己洗过,这会儿便又有新的血珠渗出来。
只是看着就觉得疼得不行了。这人却是默默忍着这样的伤,继续吊威亚,继续演戏,没有一句怨言,甚至没有露出一个为难的表情。
韩竟心里不是滋味。他暗暗地看了夏炎一会,最终什么都没有说,低下头专心处理伤口,挑破水泡,擦去积液和血迹,用双氧水消毒之后涂上药膏。
让别人帮忙擦药这件事,显然让夏炎非常紧张。尽管竭力克制着,坐姿和表情仍是僵硬得一塌糊涂。每次冰凉的药液接触到皮肤,都会止不住地微微发抖。
韩竟涂完药膏,还往那伤口上轻轻吹了吹,果然换来对方一阵轻颤不已。
“好痒……”夏炎停顿了一下,来回扭了两下腰,略带着笑意说道。
韩竟不答话,继续给夏炎缠绷带。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羞涩,夏炎腰背上原本的蜜色皮肤染了一大片极淡的绯红,就像刚刚成熟的桃子尖儿上那点颜色,又鲜又嫩,煞是好看。
他心里这样想着,手下的动作愈发放慢下来,不自觉就多缠了几圈。反应过来的时候,夏炎腰上已经被包了个密不透风,好像做过什么严重的大手术似的。
“咳……”韩竟也觉得这夸张的包扎有些不对,可又不好就这么承认自己心猿意马,于是只能继续不动声色地打结,剪断绷带,为夏炎放下衣摆。至于包得太厚什么的,准备就这么由它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