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午时分,鸡飞狗跳的小县城终于安静了下来。
人也杀了,“残敌”也屠了,孙奋的目的也达到了…
…
颖河东面的魏军大营
两军的攻防战斗,一连打了一个多月了,每天都是相同步骤,也相同的激烈。
唯一不同的是,陈骞的耐心似乎在今天被消磨殆尽了。
司马昭决战的命令,一天天的催过来,搞得他是非常气愤。
当然,如果他能得知卫瓘率领的大军,永远不可能与自己汇合了,他可能就不是气愤了,急火攻心到有可能。
陈骞也不是一味的就知道死攻,他确实也想到了派兵去上游引水浸淹魏军,可他的侦骑去上游后,带回来的消息,让他知道了那里有着大量的魏军。
经过这么多天的攻打,魏军表现出来的实力,虽然很顽强,但也仅限于守营。
所以魏军的主力不可能全部在这眼前的大营里,那么上游应该还有不少于一半的魏军主力。
如今包围圈已经形成,而且曹髦就在眼前的大营里,他不可能分兵去攻打另外一支魏军。
他要做的就是集中全力,击破眼前的大营,将魏军全部赶下颖水去喂鱼,如果能生擒曹髦自然是更好。
至于上游的魏军就交给卫瓘吧,让他先拖着这支魏军,自己击破眼前的大营在合围他们。
“不过这该死的卫瓘,小小太和县攻不下,颍州城又攻不下,如今绕到上游,难道还没有遇见这支魏军吗?”
陈骞不得而知,他很着急,若魏军绕袭自己的后方,自己的大军可就腹背受敌了。
为此他派出了大量信使继续催促卫瓘,并告知界首附近有大量魏军,让其拖住就好,不必急于与自己汇合。
另一边,陈骞在自己大军的后面,可能会被袭击的地方也安排了士卒进行防守。一向稳重的他,不可能把命运全部交于他人。
…
孙奋与文鸯商议,决定渡河后,主动进攻陈骞大军的后方。
在探知陈骞大军的粮草基本在谯城后,文鸯一度计划想率军奔袭谯城,引陈骞大军回防,然后他的主力骑兵在路上设伏,等待伏击晋军。
但是此计策被孙奋劝住了,孙奋事先已经派人调查过了,谯城太守是胡烈,其人素有善战之名。
而谯城背后的青徐二州的刺史正是其兄胡奋,徐州与青州还有数万精兵,可随时补充进谯城。
所以陈骞基本不可能分兵回防,到是魏军被拖于谯城之下是一定的。
孙奋的说的是事实,也是计策,他绝对不会同意文鸯与自己分兵,哪怕文鸯的计策也是对的,他也会想方设法找理由阻止。
他的想法是:
直接集中大军,从一处猛攻晋军,一旦晋军产生混乱,必然首尾不能顾,等被包围的大营里的魏军觉晓,内外夹击下,一举击败晋军也不无可能。
但目前有个很大问题,一旦晋军的后方被自己大军攻击,那么晋军的数万精锐骑兵,必然会绕过来优先攻击自己,而自己的武卫军几乎全是步卒,面对骑兵,只能缩回去防守,到时又成了焦灼对峙状态,那局面绝对不是他想要的。
正因为如此,文鸯的骑兵必须与自己同行,还得想办法让文鸯能听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