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迪动手(2 / 2)

也是,十六岁的少年而已,就算是有些头脑,有些胆魄,但对于朝堂之事又能了解多少?

真以为与庞籍有着利益关系,就可以借着他保住周书山和唐科的位置了吗?

想必苏石也就是一试而已,当找了庞籍,对方拒绝之后,苏石也就干脆不管不问,才有了出城施粥之事。不然的话,他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呆在府中,焦急的等着消息不是吗?

“呵呵,赚钱方面我不如你,但说到玩弄权术,你还是一个弟弟。不!弟弟都算不上,哈哈哈。”心中这般想着,赵允让越发得意起来,这一会似乎看谁都更顺眼了一些。

众臣入殿,站定。

很快,赵祯便一身红色皇帝服从侧面登上了金銮殿,众臣齐齐见礼,高呼陛下万岁万万岁。

问安、行礼。一套流程走下来之后,便是群臣议事的时间。

今天是大朝会,议的自然也都是重要的事情。比事说人事调动,便是今天朝会的重中之重。

中官张茂则将手中的拂尘向着身后一甩,按着规矩尖着嗓子喊道:“早朝启,群臣有事可现在议奏。”

声音不过是刚刚落下,下面的臣子之中就有两人有了动静,但其中一人速度更快一些,手持白玉芴板先一步站了出来,“臣御史大夫唐介有事请奏,臣弹劾御史中丞闫良,贪赃枉法,利用职权对同僚打击报复。庆历二年四月,他收受贿赂,冤枉吏部郎中王钟,致使其被罢官,流放三千里。其中原因,只是因为王钟没有审核通过一位门下员外郎的升迁;庆历二年九月,没有一点根据的冤枉监察御史孙同,只是因为对方在言语上与其冲撞,便行打击报复之事;庆历三年二月...”

唐介还在一字一句的说着,但群臣之中有一人已经扑通一声跌座了地上。

不用说,这个倒地之地正是闫良。

说起来,大宋的御史是有着风闻奏事的权力,往往他们看不惯谁就可以开喷,引得不少的大臣们都是头疼不已。偏偏这又是人家的权力,你还奈何不了。

这也是皇帝监察百官的一种手段,一种威慑之道。

要说出发点是好的,可大权在握,久而久之,一些御史手中有了权力之后,本质也发生了变化,往往也会利用权力给自己大行方便之门。

闫良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只是他没有想到,一向都是他去弹劾别人,今天竟然被别人给弹劾了,更要命的是,唐介所说,都是有证有据,便是连时间、人名、因为何事说的是清清楚楚。

这已然不是风闻奏事,而是言之有据。

完全没有防备之下,闫良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这一会早已经被吓的是全身冒着冷汗,不知如何应对才好。

突然发生的一幕,落到其它大臣眼中,不少人面色上都发生了变化。

闫良是什么人,大家不会不知道。但只是一个御史被人弹劾,即便是御史弹劾御史,他们也不会多么的惊讶。真正让他们感觉到奇怪的是,今天大朝会的议题之一,原本就是让闫良上一步,由正四品御史中丞升为从三品御史大夫。

可是现在,他竟然被弹劾了,如此一来,还何谈升迁?

且从闫良现在表现来看,唐介说的可能都是真的。若是如此,他不被罢官都不可能,还何谈更上一步,这岂不是成了笑话。

按说,大朝会之前,一些议题往往大臣们私下里都已经探讨过了。如果遇到了一些大事,便是需要先与官家通好了气才行。不然的话,什么议题都毫不准备的拿到大朝会上,就一定会发生争吵。33

垂拱殿这样的重地,最终弄得像是菜市场一样,谁的脸上也不会好看。

事无绝对,偶尔也会出现一些相公们商量之后也解决不了的事情,最终才会拿到大殿上来说,让所有臣子参与,得出最终结果。

但像今天这样,原本提出的事情,当时并无什么人反对,可是现在,突然出现了变故的实在不多。

这一刻,即便是连龙椅上的赵祯都变得正色起来,有意座直了一些身体,目光炯炯的向下看去。

唐介用了好一会的时间,才把闫良的罪状说完,跟着又把手中的白玉芴板向上一举而道:“如此无德无才无君无父不忠之人,臣请大理寺、刑部、开封府三司会审,以定其罪。”

唐介说完了,这才在众人的注视之下,退了回去,并重新站定。身板笔直,一脸平静之色。

谁不知道唐介性格耿直,刚正不阿。即然是他说出来的,而且如此之详细,如此言之凿凿,那不用说,这个闫良一定是有问题的。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